對照記猶在鏡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對照記猶在鏡中》是由吳琦、方泓、徐江寧執導,劉文總監製的一部3集紀錄片[1]。
該片拍攝歷時一年多,是以一家猶太照相館的老照片為原點紀錄影像回望歷史的作品。
2013年7月24日,該片首映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國際化的題材和風格獨特的視聽語言,賦予該片濃郁的文藝氣質,得到了在場嘉賓的一致讚嘆。
劇情簡介
1927年猶太攝影師Sam Sanzetti在南京路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影樓沈石蒂照相館,拍攝了很多精美人像,但人物名字等相關信息記錄未能留存,2011年秋冬,他的繼子通過以色列駐滬領事館向市民徵集線索,尋找照片中的人。
2011年10月24日14點11分,以色列駐滬總領事館的官方微博「以色列在中國」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今天開始我們會陸續放上一些老照片,所有照片都是一名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一個猶太攝影師Sam Sanzetti所拍攝的,因為年代久遠,照片上的人物的名字都沒有被記錄下來。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認識的人,或許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請讓我們知道。」於是,一場跨越80年的「對照尋人記」展開了。
二戰時期,為擺脫納粹魔爪,曾經有兩萬多猶太人來到上海避難,戰亂中的上海以寬厚無私的胸懷接納了他們。上世紀90年代起,「猶太人在上海」的歷史逐漸為世人所關注,在中國和以色列,都修建了紀念場館,發掘了很多史料,以紀念這段不尋常的歷史。
與眾多避難的猶太人不同,紀錄片《對照記:猶在鏡中》里的攝影師沈石蒂(Sam Sanzetti的中文名)早在上世紀20年代即從烏克蘭來到上海,一待就是30多年,直到1957年才離開中國赴以色列定居。他熱愛中國,擁有很多中國朋友,臨終前還告訴繼子,在上海他度過了此生最美好的時光。
第1集
從以色列駐滬總領事館的第一條尋人微博開始,微博空間對不斷發布出來的老照片一片驚艷之聲。隨後一位北洋時期的海軍少將陳紹寬最先被網友辨認出確切身份。在不斷尋人的過程中,本集重點展開了兩個關於父親的故事。沈石蒂的繼子第一次來到上海,緬懷曾帶自己踏入攝影領域的繼父。16歲失去父親的陳景曦,60年後與父親隔着鏡框重逢於沈石蒂人像攝影展,陳景曦的父親是民族資本家、大生紗廠末任董事長陳葆初,如今年過七旬的他對着照片深情追憶父親的愛。來自微博的志願尋訪者上海作家任曉雯,關註上海老建築的自由攝影師蓆子,曾獲得荷蘭國際新聞攝影大賽金獎的陳慶港,代表當下的一代人,在尋訪過程中展示出他們的愛,和對歷史變遷的關切[2]。
精彩看點
歷史縮影
「今天的首映式,是中國和以色列的一項文化交流活動。
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也是非常國際化的選題。」央視紀錄頻道副總監、該片總製片人史岩介紹說,今年4月,紀錄頻道在第50屆法國戛納電視節上推介了九部原創大片,其中就有《對照記:猶在鏡中》。「不出我們所料,這部片子引起了在場國際電視機構高管的關注,很多人表達了購片的意向。」
初入上海的沈石蒂才17歲,經過多年奮鬥之後,創辦了自己的照相館,名噪一時。他曾與中國姑娘戀愛,結婚。在上海的30多年裡,他拍攝了大量照片,其中的兩萬多張跟隨他漂洋過海,來到以色列。在他去世後,這些照片又被繼子摩西發現,被帶回中國,在上海展出……老照片的前世今生,就是一部猶太攝影師的海上傳奇。
視頻
對照記猶在鏡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對照記:猶在鏡中》_CCTV節目官網-紀錄片,央視網,2013-07-29
- ↑ 3集紀錄片《對照記:猶在鏡中》,個人圖書館,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