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嫁接(白長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嫁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嫁接》中國當代作家白長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嫁接

    1

「你家在哪裡,我家黃河邊。中原苦難地,紅旗變新天。雷聲天作鼓,風動樹拉弦。為了父老一輩子不生氣,我唱到星落月兒圓……」

再過幾天,農曆九月十五,就是豫劇皇后常香玉大師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打開手機,翻出九二版電視劇《常香玉》的片尾曲,李娜那清越婉轉的原唱,聽起來依然那麼盪氣迴腸動人心弦。

常大師一生坎坷,歷盡苦難,卻一直秉承着「戲比天大」的理念,為我們留下了《花木蘭》《拷紅》《人歡馬叫》等經典劇目,為豫劇的發揚光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得益於她的天賦,得益於她的努力,也得益於中原深厚的戲劇沃土的滋養。

河南電視台推出的王牌節目《梨園春》經久不衰,豫劇曲劇等這些地方戲在中原民間的受歡迎程度源遠流長根深蒂固。試問誰不偏愛自家的孩子呢?土生土長的土孩子,談什麼嫁接呢?

2

我上學的時候,學校為了端正我們的擇業志向,特地請了本地幾位紮根基層工作崗位的英模人物到校現身說法。其中就有朱鴻運。

朱鴻運是誰?估計好多年輕的的朋友沒聽過。類比一下,當年在南陽,朱鴻運就是現在牧原股份秦英林的存在。以他為依託,西峽才發展起獼猴桃產業。南陽這一塊兒,說到月季不能忘了李文鮮,說到沼氣不能忘了司尚鎖,說到中藥產業不能忘了孫耀志……西峽獼猴桃的起步、發展和輝煌,奠基人就是朱鴻運。

朱先生是江蘇人,當年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他就到了相對比較落後的河南,到了南陽,到了西峽。聽他講座的時候,好多當年的無奈就談笑風生煙消雲散了。感慨之餘,我曾留過一首短詩:那次山洪暴發/差點兒將你帶回老家/老家在江蘇/老家裡彌留之際的老母/念叨着她的幺兒 將一腔濃濃的鄉愁/嫁接在異鄉的獼猴桃樹上/這裡的山山水水/鐫刻着你的足跡和青春 山野醉了/ 大山也有情啊/三十年後你如是說 伸開雙手/讓我們挖空心思去尋/當年的/那個白面書生

朱老師曾講到他從國內外各地帶回獼猴桃枝條培育嫁接,以期改善西峽野生獼猴桃的品種。他最終做到了,嫁接成功的,是自己的一腔抱負,一顆拳拳的報國之心啊。

3

讀現代詩,常常為作者的詞性活用而擊節讚嘆——用得多妙啊!詞性活用?通感的修辭?意境的轉換?感覺都有,又都不十分準確。我乾脆稱它為「嫁接」好了,居然贏得了部分文友們的[[認可]——臭味相投罷了(偷笑)。

再說到迷笛音樂節。綠野獨白那地方,就在蒲山鎮黃山村。南陽黃山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製作特徵鮮明的中心性聚落遺址,文化層就分了幾層。它的西邊不遠就是獨山,北邊是曾經被無數文人墨客吟誦過的南陽文化名山——豐山,再往北是張衡墓,王子朝奔楚的「不見冢」……且不說臥龍崗、醫聖祠和南陽府衙等歷史人文景點,如何將中原或南陽的厚重,像大家喜聞樂見的戲曲一樣,與引進的新生事物譬如迷笛音樂節有機地嫁接起來,相通相融,落地生根健康成活,茁壯成長,最終碩果纍纍,惠及一方百姓,該是南陽人認真思索的課題吧?

研製原子彈「曼哈頓計劃」的首席科學家奧本海默曾飽受猜疑和迫害,做為一個美國人,他最終含淚說過這樣的話:我他媽的就是熱愛這個國家。咱就將這句話也嫁接到南陽來:我他媽的就是愛這個城市。

南陽這個古樁,與世界嫁接起來,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想必李太白重遊此地也會再感慨一聲: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1]

作者簡介

白長新,河南南陽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