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针对我国大豆生产农机农艺脱节严重,机械化作业工艺科学性、生产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亟待提高,单产水平和比较效益低等问题,系统研究基于大豆高产高效绿色生产农艺要求的机械化工艺,集成组装机械、生物和管理技术,形成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了大豆全程机械化水平、农机农艺融合程度和单产水平,促进了大豆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技术名称
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研发背景
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新产品证书5件,且已产业化批量生产。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二)技术要点及参数
1、播前准备
A、品种选择及其处理
按生态类型及市场需求选择通过审定的耐密、秆强、抗倒、丰产性突出的主导品种。
2、精量播种施肥
A、适期播种。东北地区在耕层地温稳定通过5℃时,利用早春“返浆水”抢墒播种。黄淮海地 区在麦收后土壤墒情较好时抢墒早播。
B、种植密度。东北地区,小垄保苗2万株/亩、平作保苗2.3~2.4万株/亩,黄淮海地区麦茬窄行密植平作保苗2~2.3万株/亩,免耕覆秸精量播种保苗在1.5万株/亩。
C、播种质量。播种深度3~5cm,株距合格指数≥60.0%,各行施肥量偏差≤5%,晾籽率≤2%;地头无漏种、堆种现象。免耕覆秸播种时避免种子与秸秆根茬混杂。播种同时施肥于种侧3~5cm、种下5~8cm处,地头无漏肥、堆肥现象。
D、播种方式及机具选择。依据前茬地表和秸秆状态可采用免耕播种或常规播种方式。免耕播种时选择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常规播种可依据区域市场情况选择适用精量播种机。
3、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
(1)中耕培土。垄作春大豆一般中耕2~3次。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垄沟深松)18~20cm;在株高25~30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耕深8~12cm;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耕深15~18cm。采用免耕覆秸播种的地块视土壤墒情决定是否需中耕。
(2)除草。①机械除草。一是播前用中耕机安装大鸭掌齿进行全面封闭浅耕除草,二是大豆苗期(一对真叶展开至第三复叶展开),采用中耕除草机中耕除草,锄齿入土深度2~4cm。②化学除草。播后及时喷施除草剂封闭除草,苗期杂草较多时可喷施苗期除草剂。
采用机动喷雾机、农用飞机、无人机等实施化学除草作业。
B、病虫害防治[2]。建议实施合理的轮作方法,从源头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播种前种子包衣地下病虫害,依据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药剂及用量,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选择适宜的药剂。遵循安全施药技术规范、机械化植保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
C、化学调控。高肥地块大豆窄行密植要在初花期选用化控剂进行调控,控制大豆徒长,防止后期倒伏;低肥力地块可在盛花、鼓粒期喷施叶面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
4、收获
A、机械联合收获
采用配置挠性割台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大豆。割茬4~6厘米,以不漏荚为原则。依据植株及籽粒含水量调整拨禾轮及滚筒转速,要求田间损失≤3%、破碎率≤1%、含杂率≤2%。
B、分段收获
割晒放铺要求连续不断空,厚薄一致,大豆铺底与机车前进方向呈30度角。割后5~10天,籽粒含水量在15%以下,及时拾禾,拾禾脱粒损失不超过2%,收割损失不超过1%。
C、收获时期的选择
(1)在大豆完熟初期,籽粒含水率在20%~25%左右,豆叶全部脱落,豆粒归圆,摇动植株会听到清脆响声时即可机械联合收获。
(2)在大豆黄熟末期,田间70~80% 的植株叶片、植株变成黄褐色、茎和荚变成黄色,用手摇动植株可听到籽粒的哗哗声,可进行机械割晒作业。
(三)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是农业部发布并推广实施《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并入选国家农业主推技术。在东北、黄淮海以及南方丘陵山地大豆主产区进行了多年试验示范,可减损8%以上、增产10%以上,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大豆品质。
三、适宜区域
东北春大豆、黄淮夏大豆和南部丘陵山地间套作大豆等全国大豆主产区。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发明专利,看完你就懂了 ,搜狐,2019-04-17
- ↑ 大豆种植过程中的5种病害,影响产量质量,需要采取有效方法防治 ,搜狐,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