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泉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泉寺,又名龍泉禪院。位於安徽蕭縣龍城鎮西北1.5千米的陡山口北坡鳳山森林公園內,是一座建築風格獨特的山門北向的千年古剎,蕭城八景之一。

聖泉寺始建於北宋年間,鄉賢竇師道在此隱居,並修築拱翠堂,明清時期亦有修擴,歷來是遊人雅士流連之地。至2015年,已有1000餘年歷史。有房舍30餘間,寺依山勢,殿庭門廊,頗為壯觀。因寺旁有一泉曰「聖泉」而得名[1]清朝詩人王維翰《題聖泉》贊雲「不經陸羽煎茶過,誰定江南第幾泉」,蘇軾任徐州太守時曾親往聖泉寺獵奇留下「東坡品茶識聖水」的美談,並作《枯木怪石圖》,有「聖泉寺的水——喝一梆子」的歇後語。

聖泉寺占地約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主要以寺廟為核心,多種景點環繞。山陰之左有桃花洞,傳為桃花仙子修行的地方,寺北有石洞,深丈余,名賢洞書聲。寺東聖泉,雖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泉水甘洌,來此取水遊樂者絡繹不絕。

2006年8月,聖泉寺被批准為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聖泉寺

外文名稱: Shengquan Temple

地理位置: 安徽蕭縣龍城鎮健康路北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10000平方米

開放時間: 6:00-21:00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桃花洞、聖泉、三仙台、書聲洞、鄭公墓

建築年代: 明代

建造時間: 北宋

保護級別: 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宿州市人民政府

文化活動

佛事活動

聖泉寺歷代主持有竇明遠(墩禮)、滿聰和尚、智渡法師、樂渡法師、達妙法師。每逢新年伊始,聖泉寺都要舉行正月初一至初七《金剛懺》法會,正月十五元宵燈會。每逢金秋十月,隨着蕭縣桂花飄香果食收穫,聖泉寺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水陸法會,祈祝五穀豐登、百業興旺、國家強盛、萬世太平。

2013年3月13日(農曆二月初二)上午九時,舉行三門落成暨四大天王護法聖像開光慶典法會。

歷史文化

傳說

菩薩泉:聖泉原名「菩薩泉」,相傳古時有一書生路過此地,尋水解渴,見一老嫗端坐石上,書生以禮相問,嫗靜坐不語,再問,笑指背後岩下,書生往視,果有一泉,飲畢欲謝,嫗不復見,故名。

八仙

相傳「八仙」中的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曾于山上停憩,在山上留下三雙足印,故名三仙台。

桃花娘子

傳說是金兵南侵之時,當地一位名叫「桃花娘子」的女英雄,率領當地人民抗金,後來在這絕谷之中,被金兵困住。「桃花娘子」為了不落入金兵之手,在「一線天」最險要的地方跳了下來。後人為了紀念她,稱呼她為桃花仙子,將「一線天」上面的洞叫作「桃花洞」。

王母娘娘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美麗的王母娘娘,她下凡來到人間,走到蕭縣的鳳凰山,在一塊石頭上踩了一下,留下一個大腳印。當王母娘娘口渴難耐之時,從王母娘娘腳踩的石頭下流出一股泉水。王母娘娘的隨從仙童搬開石頭,下面有一眼清泉,王母娘娘伸出手捧了些泉水,喝了一口,泉水清涼解渴,王母娘娘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文學作品

從最初竇師道隱居的泉山別業,到竇明遠所建的拱翠堂,再到金代的龍泉禪院、明清時代的聖泉寺,泉山建築群見證了蕭縣歷史的興衰。宋代的蘇軾晁補之陳師道,元代的劉岳申、明代的閉悌李三才彭縉,清代的王為翰沈學淵王士毅吳元凱等一大批文人都結緣此地,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

登山節

每年正月初一是蕭縣聖泉寺的登山節,山上人頭涌動,有時會造成擁堵現象,為一品聖泉水,二嘗聖泉寺麵皮,三是到山上燒香求福。

特色小吃

蕭縣麵皮出名,尤其聖泉寺的是麵皮中的極品,以麵粉為原料,將面水放進面鑼中蒸做出的,配以黃瓜、麵筋調製而成。吃法主要有卷、調兩種。

冰涼可口的娃魚是聖泉寺另一特色小吃,製作「蛙魚」的原料,大多選用山芋澱粉。加入醋(醬油),胡蘿蔔鹹菜(花生米、羅乾子),辣椒糊等調料。

旅遊信息

景區門票:聖泉寺是全天開放,免費參觀活動場所。

交通路線:

1、自駕游:從連霍高速丁里出口進入省道202,往北進入城區。從連霍高速朱圩子下高速的往西走省道301到蕭縣城區。徐州方向的走311國道,到蕭縣城區。

2、的士:在蕭縣龍城國購上車到聖泉寺打表5元。

3、公交:公交車為16路公交車龍鳳山莊站下、11路公交車一中站下。

歷史沿革

北宋時,鄉賢竇師道(沔)隱居於此,卒後,其侄竇明遠(墩禮)在泉旁建「拱翠堂」,為此處最早建築。

元豐元年(1078年),蘇軾到徐州任知州,在晁補之等人的陪同下,來到蕭縣拱翠堂,為竇墩禮揮筆潑墨畫了一張《枯木竹石圖》。

金明昌三年(1192年),改為「龍泉禪院」始為佛教寺院。

明初,改稱聖泉寺,後寺廟傾塌。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知縣孫重光又於泉旁建「虛谷堂」。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虛谷堂」毀於大風。

隆慶二年(1568年),滿聰和尚化緣重修。

清朝後期,開始敗落,古殿宇大部坍塌,僅存遺址。

1994年12月,恢復佛教活動場所。由智渡法師、樂渡法師多次出資塑三尊金身佛像並新建山門。

2006年,僧人入住以來,修建圍牆、地面、山門,新建二層東、西寮房,改建念佛堂,修復三聖殿。

2013年3月13日,蕭縣聖泉寺舉行山門落成暨四大天王像開光慶典活動。

2013年,成立蕭縣鳳山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統管鳳山森林公園景區。

建築格局

聖泉寺位於鳳凰山後峰彌勒頂東側谷內,是一座建築風格獨特的山門北向的千年古剎,為兩進四合院。前為山門,規模雖小,但三門並峙,抵近南山。中門內僅一丈甬路,便是一間正殿,古稱韋馱殿,正供彌勒佛。出韋馱殿後門,是正院,北面三間兩進正殿為大雄寶殿,正供佛祖釋迦牟尼,配供文殊、普賢二位菩薩。正院東西各三間配殿,西廂正供南海觀音,東廂正供如意輪觀音。院落不大,建築雕梁,精雅緊湊。正殿門前左右石碑各一,左為明代成化年功德碑,右為清嘉慶年功德碑。右碑前一古井即韋馱神背井。井口漫砌石板,麿礪光滑,井迷木質轆轤,俱為古物。後山桃花洞附近有天王殿、觀音大殿等建築。

主要景點

古寺

古寺始建於北宋時期,住宅是典型的中原傳統漢族建築。景區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隆慶二年(1568)滿聰和尚所修。截至2014年6月,有房舍30餘間,面積5460平方米。2014年7月20日,蕭縣聖泉寺景區新建大雄寶殿。

書聲洞

書聲洞又名賢洞書聲、「二子書聲洞」,位於寺西南數十步,深丈余,傳說古時行人夜過洞下,常聞洞中讀書聲,細聽是二人一問一答,故名。舊志稱「賢洞書聲」,列為蕭城八景(仙台棋勢、賢洞書聲、汴流曉渡、眢井春耕、龍潭皎月、鳳嶺卿雲、天棗奇芳、神鍾怪跡)之一。

泉水

聖泉水位於蕭縣城區西北三里的泉山北坡,有江南第一泉的美稱,泉旁的岩石上原刻有碗大的「菩薩泉」三字。明時更泉名為聖泉,泉上有一亭子,為清雍正十年(1732年)知縣溫長發所建,聖泉雖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水清甘甜。盛夏,周圍村民來山汲泉水消暑。有「聖泉寺的水——喝一梆子」的歇後語,並戲稱「喝死不傷人」。建國前此泉水特別豐盈,從未見底,溢出的泉水,經地下引水渠,流向寺廟大門東面的一個水龍頭,其外形是龍形,泉水由其口中流向,最終留下三仙台。

桃花洞

桃花洞位於聖泉山西側半山腰間,在聖泉寺西南3里許。洞前有草坪,洞後懸崖峭壁,左右怪石嶙峋。進入古洞須從巨石縫中側身而過。洞內可溶百人,潮濕無光,寒氣逼人,洞內南北另有四個小洞。

三仙台

聖泉寺的泉水就滋潤了聖泉寺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落:三仙台。三仙台在今三仙台村和盛村之間,與故蕭城隔水相望,山高不過百米,因為靠近蕭城,明代這裡曾是遊人雅士匯集的流連之所,山上樹木繁茂,登臨之下又可遍覽蕭縣故城風貌,明代中期因此入選蕭城八景之一。

防空洞

蕭縣防空洞是上世紀為了未來戰爭需要修建的防禦工程,在半山腰上,全長500多米,洞裡沒有任何照明裝置,冬暖夏涼。是去聖泉寺遊玩,具有挑戰性的一個項目。在防空洞口可觀覽到蕭縣城區全貌。

保護措施

2006年8月,聖泉寺被批准為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籌資興建大雄寶殿。截至2015年9月,已拉好圍牆,打好地基。

2015年12月,重修聖泉寺南入口。

2017年7月11日,開展聖泉寺景區環境整治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