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团山寺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团山寺镇地属石首市管辖范围,位于荆州市南部,石首市西端,版图面积66.8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6503人(2017年),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系湘鄂边重要经济“口子镇”之一。周边自东而西分别与湖南省华容县梅田湖乡、南县牧鹿湖乡、安乡县三岔河镇和官垱镇交界,是两省四地市(荆州、岳阳、益阳、常德)四县市的结合部,兼具“一脚两省、鸡鸣四县”之誉,1999年经国务院勘界确定省际边界长达32.1公里。辖区内河、湖、渠、三水相连,县、乡、村三道相通,水陆交通便利。[1]

中文名: 团山寺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

地理位置: 东经 112°19′,北纬29°36′

面 积: 66.86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数量: 26503人(2017年)

著名景点: 秦克湖、六虎山

镇情简介

团山寺镇地处石首市西端,属“一山四水五分地”的滨湖丘陵地形,国土面积66.8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6503人(2017年),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系湖北省重点“口子镇”。周边自东而西分别与湖南岳阳华容县、益阳南县、常德安乡县接壤,是湘鄂两省的集中结合部,有“一脚两省、鸡鸣四县”之誉。辖区内河、湖、渠、沟四水相连,省、县、乡、村四道交错,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我镇坚持“四化同步”建设,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镇工业化基础不断夯实,信息化引领产业发展,社会化管理日益规范,工业化信息化渐有“又好又快”前进之势。全镇现有工业企业23家,主要工业产品有汽配、电子、纺织、建材、实木具、微型电动机、调味品、休闲食品等。诸多产品中有专利产品3个,出口产品6个,部优产品2个,省优产品8个,市优产品12个,注册品牌26个。

镇内拥有天然淡水湖2.8万亩,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农业现代化格局正逐步形成。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农业以麦稻、虾稻、油稻等立体混种模式为主,特色水产养殖、水禽养殖、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板块基地逐成规模。镇主要特色农产品螃蟹、龙虾、鲜鱼、禽蛋、茶叶、太空莲、豆瓣酱畅销省内外。全镇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9家,其中荆州市示范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

镇域市场繁荣、物流畅达,渗透湘北、拉动鄂南,城镇化率稳步提高。集镇中心建成面积6.2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合理,管理科学井然,功能配套健全,商业辐射面广,各具特色的家俱、服装、建材、小商品和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初成规模。城镇常住人口9820人,城镇化率达到32.7%。新修定的《团山寺镇总体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大手笔建设重点“口子镇”描绘了蓝图,龙腾商贸城、团山新区、桥头新区正成为湘鄂边贸重点“口子镇”发展的新地标。

行政区划

团山寺镇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连心桥、官山当、白果庙、过脉岭、白家荡、木榨湖、黄古山、鹤湾、北河口、小新口、长山、长林嘴、风波岭、牛头山、六波庵、虎山头、王家场、新码头、曹家场。镇政府驻团山寺。团山原名水浒山,清朝末年,水浒山在团山河中,四面临水,山上建有一座庙,有一名人在庙上写了一副对联:“团转皆江,蓬莱溺水非凡地;山峰独峙,海市蜃楼别有天。”横匾“团山寺”。团山代替水浒山之名至今。后因区、乡、公社机构设于此地,故团山即成了区、乡、公社的名称。

团山寺镇邮编:434415 区号:0716

名称来历

团山原名水浒山,清朝末年,水浒山在团山河中,四面临水,山上建有一座庙,有一名人在庙上写了一副对联:“团转皆江,蓬莱溺水非凡地;山峰独峙,海市蜃楼别有天。”横匾“团山寺”。从此,团山代替水浒山之名至今。后因区、乡、公社机构设于此地,故团山即成了区、乡、公社的名称。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石首于1943年沦陷,县政府曾转移到现团山寺镇。唐、虞、夏时,团山区属西贡荆州之城,商时为荆楚之地。西周时乃楚国属地。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属南郡。汉置南郡十八个县,属湖南华容一隅。三国时乃隶属于华容县。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团山属石首县。东晋、南朝梁代,团山属华容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石首县,团山区属石首县。宋、元时期,为江陵府地域。明、清时期,团山属荆州府之地。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废府建县设区,团山区属石首县南乡和西乡;民国元年(1912年),属石首县西二区;民国八年,团山属石首县南乡一区郑家坊;民国十五年(1926年),团山属石首县南一区和西二区;民国十九年,团山属石首县第五区和第八区;民国二十二年,团山属石首县第四区和第五区;民国二十五年,属石首县第二区;民国三十一年,团山撤区建乡,属三民乡和三合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团山属民生乡和合兴乡。1949年7月31日,全区解放,沿用旧制数月;1949年11月,团山区正式成立;1951年6月,团山区划分为第五区;1952年9月,团山区(第五区)改为第七区;1953年,团山区(第七区)改为第六区;1956年5月,撤区建立团山指导组;1957年11月,撤销团山指导组,恢复团山区;1958年9月,团山区改为人民公社;1961年5月,团山人民公社又改为团山区;1974年9月,团山区划分为团山人民公社和四新人民公社(1980年四新人民公社更名为茅草街人民公社);1984年1月,撤团山、茅草街两个公社合并复置团山区,区公所所在地为在现团山寺镇;1987年10月,团山区设为团山寺镇,分镇域北部为高陵镇,分镇域东部为久合垸乡,分镇域东南一部分入高基庙镇。(沿革资料来源于该镇网站)

自然条件

团山寺镇位于东经112°19′,北纬29°36′,全镇南北最长距离18公里,东西最宽距离9.8公里,属滨湖丘陵地形,兼有低山、湖泊、平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36~50米之间,最低点为秦克湖24.3米,最高点为六虎山71.3米,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气温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间1828小时,年平均气温16.6℃。全年无霜期229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较均匀,四季分明,年相对湿度80.2%。全镇三面环水,山丘点缀其中。境内有碧波荡漾、鱼肥蟹壮的秦克湖;有茂林修竹、茶果飘香的六虎山,环境气候宜人,生态条件独好。

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基础设施

境内基础设施完善,镇区中心有连接华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35KV变电站;有日供水量达20000吨的自来水厂;有与国际国内通邮、集邮和办理邮政储蓄的邮政支局;有装机容量3000门的电信分局;有全方位保证手机通话质量的移动、联通和小灵通通讯基站;有高速运行的国际互联网端口;有辐射周边八乡镇的电视差转台和覆盖全镇的有线电视网络;有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质量一流的中小学校;有获国家卫生部“一级甲等”称号的中心卫生院。2005年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的新“三通”目标。目前,团山河大桥已立项开始建设,国家投资泵站改造和110KV变电站已开始项目认证。

工农业发展

团山寺镇是享誉湘鄂边的著名“鱼米之乡”,也是现代工商业重镇。全镇盛产稻谷、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各具特色的水产养殖基地、果园基地以及速生丰产林基地均达到万亩。该镇属湘鄂边最大的禽蛋市场,每天有数十万枚鲜蛋运往沿海及港澳地区。六虎山农庄生产的“金凤玉剑”茶叶先后获湖北省“鄂茶杯”评比金奖和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全市农业产业化的新亮点—绿波雁达生态家禽养殖公司的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正跻身于荆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全镇主要农产品有:禽蛋、茶叶、螃蟹、甲鱼、龙虾、鲜鱼、葡萄、蜜柚、脐橙、柑桔、药材等。该镇工业基础雄厚,各类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资产存量和资产增量不断盘活盘强。引进创办的石首市天华机电制造公司、湖北中江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先后跻身于荆州市规模以上乡镇企业;湖北首绿环保餐具有限公司是全省乡镇第一家引进的外资企业。全镇主要工业产品有:调味品、建筑用品、钢木家具、微型电动机、卫生用品、环保餐具等。近百种产品中,有专利产品2个,出口产品5个,部优产品5个,省优产品8个,市优产品12个,注册品牌10个。全镇边贸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繁荣,年社会商品交易额达6000万元。务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发展措施和严谨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团山寺镇综合经济实力与日俱增。

荣誉

全镇工业、农业、小城镇建设“三大战略”和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综合工作考核位居石首市前列。系湖北省“口子镇”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水产百强乡镇、省第三批体育先进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曾获得石首市乡镇企业“创业杯”金杯、铜杯,多次被评为石首市争创“小康杯”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石首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近几年镇党委先后被石首市委评为“六好”乡镇党委,被荆州市委评为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乡镇党委“十面红旗”、被省委评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集体。

团山寺镇坚定不移地实施“建一个城镇、兴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边界优势,奋力创造发展气候,打造出了煜煜生辉的湘鄂边缘经济圈。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团山寺镇将向着更高、更远、更宏伟的目标迈进。

2020年8月,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区位优势

团山寺镇原属古云梦大泽湿地边缘,古代长江冲击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了陆地丘岗,后来云梦泽消失,古洞庭湖沼泽扩展。至1860年以后,藕池河形成,长江中游南岸支流带来的泥沙注入洞庭湖,又使洞庭湖缩小,留下了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及众多的湖泊河汊。藕池河中支南下8公里处有一个重要的入湖口门,那里原来河中有一小岛,俗名水浒山,山上建有一庙,庙门贴有一副对联“团转皆江蓬莱弱水非凡地,山峰独峙海市蜃楼别有天”,横匾“团山寺”,团山寺因此成名。后因商贾辐射作用,该地域逐步在湘鄂边形成集镇。新中国成立后,寺庙被毁,后因河势变迁,小岛自然消失,每逢河道低水位季节,遗迹依稀可见。革命战争时期,团山寺镇曾是湘鄂边根据地的要塞,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也属贺龙、周逸群率部东进洪湖、南下洞庭、西进湘鄂川的秘密交通线上的一处必经之地。抗日战争时期,石首于1943年沦陷,县政府曾转移到现团山寺镇。1955年土改后,团山寺先后设镇(属区辖)、人民公社,在石首西片区充分发挥了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作用。1987年改为现制,分镇域北部为高陵镇,分镇域东部为久合垸乡,分镇域东南一部分入高基庙镇。1997年团山小新口边贸市场被确定为湖北省五个省际边贸市场之一,1998年团山寺镇又被确定为全省25个重点口子镇之一。地域缩小了,团山寺镇的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了,团山寺镇名副其实地成了沟通湘鄂两省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资本流的关节点,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

视频

石首市团山寺镇绘就“十八里”生态宜居画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