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嘉兰陈家石板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嘉兰陈家石板屋
图片来自人间福报

嘉兰陈家石板屋位于台湾台东县 金峰乡 。台东金峰乡嘉兰村位处于台东县西南方,南邻达仁乡,东接太麻里乡,北为卑南乡,西边则是屏东县露台乡、玛家乡泰武乡来义乡,金峰乡位于中央山脉南段,境内大多为山地,其中北大武山海拔3096公尺是境内最高点。因此,17世纪中叶,当屏东来义、春日、雾台和泰武地区的排湾族原住民开始移居时,金峰乡成为了排湾族群移居的重要区域,在历史上称为“东排湾群”。1964年陈六九老先生带同家人从旧好茶迁往嘉兰,初期居于森林,日常住在原始林木等建材搭建而成的矛屋工寮。随著时光流逝,陈家希望能住回过去的石板屋里,找回归属感。后来,陈六九先生于长子陈添祥往返屏东、台东之间做工及找寻石材,于崩塌地中找到一些碎片,于嘉兰村内种植琼麻的区域中建造鲁凯族平民使用的石板屋,移居至此。[1]

其中因本身是鲁凯族人的陈先生的另一半是排湾族人,因此石板屋搭建可窥见鲁凯与排湾族不同文化上的融合。金峰乡公所表示,这栋石板屋不仅是陈家人的生活场所,也是排湾族与鲁凯族岁时祭仪、青年会受训等许多活动举办的场域,成为了解排湾及鲁凯文化的重要据点。也吸引许多旅人前往造访。[2]


景点介绍

嘉兰陈家石板屋内部一景
图片来自中时新闻网

金峰乡嘉兰村的鲁凯族属“西鲁凯群”,约略在民国五十年代,自屏东县雾台乡迁居至此。陈参祥一家人便是在此时期,从屏东县雾台乡好茶村迁移至嘉兰村安居,父陈六九、母陈金莲都是鲁凯族人,据说当时看到这片土地所产的农作物,随便就是老家的两倍大,于是认为这里是安居的好地方,也在当地排湾族人的接纳下定居于此。但老爷爷一直希望能够住回像在旧部落时一样的石板屋里,找回灵魂的归属,在老爷爷人生最后的岁月中,将石板建屋技术传承给儿孙,由部落族人亲手搭建完成新的石板屋,也成为排湾、鲁凯文化传承的重要据点。[3]这栋石板屋完成后不仅是陈家人的生活场所,建物亦融合了鲁凯与排湾族元素,几十年来,也是排湾族与鲁凯族岁时祭仪、青年会受训等许多活动举办的场域。因屋主的太太为排湾族,因此石板屋搭建也可窥见各种鲁凯及排湾族不同文化上的融合之处。其文化意义与传统工法更是受到许多文化、教育单位的肯定,成为了解排湾、鲁凯文化的重要据点,更是守护族人不忘本的精神。[4]

现今的陈家石板屋,为民国八十二年时重建的,石板大多源自为前代石板屋的石材旧料,由陈六九敲制,梁柱木雕由他的木雕师朋友雕刻,石板屋设厨房与房间两室,这是最简单的结构。以历史脉络来看,石板屋在嘉兰正好是一件文化资产可以连结过去与未来很好的范例。也吸引许多旅人及文史者前往一探究竟。[5]


融合鲁凯及排湾文化的石板屋

融合鲁凯及排湾文化的石板屋
图片来自中时新闻网

嘉兰陈家石板屋的屋主陈家人原是屏东好茶村的鲁凯族人。在五零年代初期,当山地族人纷纷下山寻求发展机会时,由老爸爸带著家人们翻山越岭两天来到了东边的嘉兰。据说当时看到了这里种出来的农作物,随便就是老家的两倍大,便认为这里是好地方,在当地排湾族人的接纳下便居住下来了。现在在嘉兰所看到的石板屋是民国八十二年时异地重建的。在陈老爸爸人生最后的岁月中,将石板建屋技术传承给儿孙,也透过部落互相帮工文化终于兴建完成。其石材多为第一代石板屋的石材旧料,不足的部分再由好茶地区购入新石材。其中又因屋主陈叁祥老师的太太为排湾族贵族出身的女儿,因此本石板屋可窥见一些鲁凯、排湾文化上的融合。[6]

其中,陈参祥老师邀集亲友建造的鲁凯族人石板屋,格局传统且适应现代生活,花三年造成,石板屋中陈列各式各样的陶瓮,瓮上有百步蛇的图腾;近年来原住民族追寻文化艺术传统,传统家屋在金峰依然可以找得到,是鲁凯族人的智慧与技能,也见证了历史与岁月的痕迹,陈家石板屋让族人寻回心灵的故乡,颇具参观及部落文化艺术的特色。而嘉兰陈家石板屋建物融合了鲁凯与排湾族元素,几十年来,也成为两族祭仪、青年会等活动场域,更受到文化、教育单位的肯定。[7]


视频

【嘉兰部落石板屋,一幢会唱歌的部落教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