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的刻劃研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啟示錄的刻劃研究》,副标题:英雄、女性與國度的故事,作者: 曾思瀚/吳瑩宜 (Sam Tsang、Nancy Ou),出版社: 基道出版社。
内容简介
啟示錄是一個必須從希羅讀者世界來經歷及觀看的「異象」,而不僅是一本需要被仔細分析並以文字來書寫的書卷。啟示錄既具有濃厚的「視覺」本質,讀者詮釋啟示錄的角度,便自然是來自他們以「視覺」所經歷的生活世界。約翰的視覺世界和他的讀者的視覺世界交織而成的連連敘述,就是啟示錄的主要信息。本書將引導讀者的視覺,瀏覽啟示錄這部聖經掩卷之作的內涵。
「啟示錄的力量,在於其以情節和人物吸引讀者,並且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看見、認識自己,從而對信仰和生活有從上而來的視野和憧憬。思瀚以敍事觀點帶領現代讀者進入啟示錄,更藉刻劃研究讓讀者與經文相遇,再為華人教會作出貢獻。」 ——孫寶玲(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院長)
作者簡介
作者 曾思瀚
英國雪菲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聖經研究博士,曾任海外神學院副院長。 在過去的五年中,他曾與天道出版社、環球聖經公會、基道出版社、校園書房、明道社等合作,完成涵蓋新、舊約和教牧事奉方面的十多本著作。他現以旨在全球神學教育的組織Sacredsaga(www.sacredsaga.org)的成員身分,以英語、華語及粵語在世界各地教學和講道,並長於將學術概念化繁為簡,其足跡遍及義大利、英國、南非、印尼、香港、新加坡、加拿大與美國各地。
神學
神學(古希臘語:Θεολογια,拉丁語:theologia,英語:Theology)一詞,廣泛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神學一詞的希臘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邏各斯/話語/學說”)兩個字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類對上帝[1]正確認識的學說之意。為宗教研究的一個領域[2]。
目录
启示录的刻划研究
孙宝玲序
自序
图片目录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 导论—启示录的刻划研究
引 言
本书的必要性
启示录的体裁
启示录的结构
附记:隐喻和人物刻划
诠释法—三重刻划
一 基督是我们的「英雄」,约翰是我们的「摩西」
1.1 角度一—前言和结语:上帝的答案
1.1.1 前言和结语的导论
1.1.2 前言和结语是宗教的界标
1.1.3 前言和结语是礼拜的仪式:敬拜的召唤
1.1.4 前言和结语是伦理的劝勉
1.1.5 前言和结语是古今的连结
1.1.6 前言和结语的总结
二 争战中的七教会
2.1 角度二—七教会:教会的问题和处境
2.1.1 从背景看以弗所教会的问题
2.1.2 从书信看以弗所教会的问题
2.1.3 从背景看士每拿教会的问题
2.1.4 从书信看士每拿教会的问题
2.1.5 从背景看别迦摩教会的问题
2.1.6 从书信看别迦摩教会的问题
2.1.7 从背景看推雅推喇教会的问题
2.1.8 从书信看推雅推喇教会的问题
2.1.9 从背景看撒狄教会的问题
2.1.10 从书信看撒狄教会的问题
2.1.11 从背景看非拉铁非教会的问题
2.1.12 从书信看非拉铁非教会的问题
2.1.13 从背景看老底嘉教会的问题
2.1.14 从书信看老底嘉教会的问题
2.1.15 七教会问题摘要(I):背道
2.1.16 七教会问题摘要(II):逼迫和社会压力
2.1.17 七教会问题摘要(III):属灵贫瘠
2.1.18 七教会问题的总结
三 叙述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3.1 角度三—社会 述情节的角度
四 综合信息—启示录的立体观
第二部 两类女人的故事
引 言
一 故事摘要
二 角度一和角度二的观察
2.1 十二章的妇人
2.1.1 角度一:前言和结语
2.1.2 角度二:争战中的七教会
2.2 十七至十九章的大淫妇
2.2.1 角度一:前言和结语
2.2.2 角度二:争战中的七教会
2.3 二十一章的新娘
2.3.1 角度一:前言和结语
2.3.2 角度二:争战中的七教会
三 角度三的观察—原始读者的性别世界
3.1 罗马帝国的女人
3.2 罗马女人和宗教
3.3 罗马女人和尊荣
3.4 罗马孩童的透视
四 综合信息—女人故事的立体观
4.1 贤德的女人
4.2 贞洁的新娘
4.3 羞耻的大淫妇
五 对现代读者的意义和应用
第三部 两个国度的故事
引言
一 故事摘要
1.1 战争的故事
1.1.1 战争的三个循环
1.1.2 竞赛和得胜
1.2 两个城市的故事
1.2.1 上帝之城和撒但之城:天上耶路撒冷和地上巴比伦
1.2.2 天上宝座和撒但的宝座:君王的天庭和撒但的统治
1.3 两个体制的故事
1.3.1 道德的体制
1.3.2 宗教的体制
二 角度一和角度二的观察
三 角度三的观察—原始读者的政治世界
3.1 引言—罗马的海上和陆上建设
3.2 罗马—好战的航海员
3.3 罗马—好战的建筑家
3.4 罗马—上层社会的城市
3.5 罗马—宗教的帝国
3.6 罗马—世界的目标
3.7 罗马—都市的经验
3.7.1 引言
3.7.2 罗马:自然灾害的城市
3.7.3 罗马:社会病态的城市
四 综合信息—国度故事的立体观
4.1 罗马的立体观
4.1.1 罗马骄傲的开始与启示录
4.1.2 约翰时代的罗马社会
4.2 天上耶路撒冷的立体观
4.2.1 天上耶路撒冷谦卑的开始—地上教会
4.2.2 约翰时代的天上耶路撒冷—天地之间
4.3 罗马和天上耶路撒冷的比较—无望与盼望
五 对现代读者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部 结论—方法论和信息的前瞻
一 方法论
二 信息
附录
一 希罗文化的视觉世界
二 罗马的年代表
2.1 两约中间时期
2.2 罗马帝国
三 希伯来文字母的数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