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代建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代建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唐代建筑

面积: 83平方公里

造型: 木构造型

特征: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1]

基本信息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汉族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汉族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唐代的汉族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汉族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主要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的《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中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木构造型

这是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从唐代遗留下来的木构建筑在中国已几乎绝迹,只剩下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两处。

唐代木构建筑的风格除了人们众所周知的"以中轴线左右对称"之外,还有什么呢?唐代木构建筑一眼看上去给人的印象是:结构简单,朴实无华,雄伟气派。它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

一、斗拱硕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

二、简单而粗犷的鸱吻。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

三、屋顶平缓,举高低矮,不超过前后撩檐枋距离的四分之一。

四、屋瓦呈青黑色。

五、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六、色调单一。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一般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

建筑技艺

唐朝单栋建筑在长方形平面中,以满堂柱网双槽平面和内外槽平面最多,或有龟头屋,挟屋等的平面变化。唐朝殿堂各间面阔有两种,一为明间大而左右各间小;一为各间相等。唐代的建筑组群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大型廊院组合复杂,正殿左右或翼以回廊,形成院落,转角处和庭院两侧又有楼阁和次要殿堂,并有横向扩展的建筑组群方式,在中央主要庭院左右,再建纵向庭院各一至二组,而在个组之间之夹道来解决交通和防火问题。

唐代的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种。灰瓦较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长安大明宫出土的琉璃瓦以绿色居多,蓝色次之,并有绿琉璃砖。唐朝重要建筑的屋顶,常用叠瓦脊和鸱尾,其鸱尾的形制比之宋、元、明、清各代远为简洁秀拔。唐瓦当则多用莲瓣图案。还有用木做瓦,外涂油漆,和"镂铜为瓦"的。此外,唐代建筑的屋顶坡度较缓,屋顶曲线恰倒好处,歇山顶的房屋收山很深,并配有精美的悬鱼;较重要的建筑都用线条鲜明的筒瓦,在屋脊上还常用不同颜色的瓦件"剪边",更加突出了屋顶的轮廓。以上这些,再加上雄健的斗拱,深远的出檐,素雅的外墙粉饰和带"侧脚"、"生起"的立柱,便形成了大唐建筑高贵富丽的形象。

唐代的斗拱已臻成熟极盛,有一斗、一斗三升、双抄单拱、人字形补间铺作、双抄双下昂和四抄偷心等等……。其风格奔放,但又不失典雅,再加上唐式建筑斗拱与柱比例甚大,更使它的结构之美显现的淋漓尽致。 唐代的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门扇分上中下,上部高装直棂便于采光,且门窗框四周加线脚。唐代栏杆多用勾片栏板或用卧棂栏杆,其下并护以雁翅版,可石制望柱和螭首已见于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中,可知当时重要建筑的台基上使用石制栏杆。唐代台基,临水建筑使用木结构的柱、枋斗拱外,一般建筑用砖石二料构成,再在台基外侧设散水一周。台基的地栿、脚柱、间柱阶沿石等都饰以雕刻或彩绘,踏步面和垂带石亦是,但也有用花砖的。唐代柱础多用莲花柱础,比较矮平。城楼基座有斗拱,用梯形梁架做城门道或用叉手做城门道。

在垂足而坐的习惯普遍后,长桌、长凳、腰围凳、扶手椅及靠背椅应运而生。唐代家具的式样趋朴素,实用大方,线条柔和,装饰嵌铀及制作技术均有进步,室内布置亦多样化,富于生活情趣。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