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吸血鬼是民间传说里的一种虚构生物,通常以人类或其他生物的血液为食。在民间传说中,不死的吸血鬼经常去造访他们的亲人,并在他们活着时住过的地方造成伤亡。他们被描写成身着裹尸布,身体浮肿,面色血红或漆黑的形象,与17世纪初期开始到今日那些瘦削,苍白的吸血鬼截然不同。虽然许多文化中都有对吸血类生物的记录,但“吸血鬼”这个名词直到18世纪初期才普及,对吸血鬼的迷信是从吸血鬼传说流行的地区(例如巴尔干半岛和东欧)涌入西欧才开始的。各个地区吸血鬼的叫法也不一样,比如在希腊他们被叫做“维克拉卡斯(活尸)”,而在罗马尼亚被叫做“斯特里戈伊(凶兆预言者)”。自此吸血鬼的迷信在欧洲愈演愈烈,甚至到了集体发疯的地步。在一些地区,尸体会被钉在木桩上,还有一些人会被指控为吸血族。
在现代,虽然一些文化中还存在如山羊吸血怪这一类的吸血生物,但众所周知,吸血鬼是虚构的生物。早期民间的迷信要归结于对尸体死后腐烂过程的无知,在工业化前的社会,人们想要合理解释死亡之谜,于是创造出了吸血鬼。1985年时卟啉症也和吸血传说联系在一起,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曝光,但是之后受到了大量质疑。
随着1819年约翰·波里道利《吸血鬼》一书的出版,现代小说中魅力无边、通晓世故的吸血鬼便诞生了;小说大获成功,并且无疑是19世纪早期最有影响力的吸血鬼作品。但是,作为吸血鬼小说的精粹而被铭记,并且为现代吸血鬼传说铺路的,是布莱姆·斯托克1897年所著的《德古拉》。这部小说的成功衍生了一种别有风格的吸血鬼形象,吸血鬼自此成为惊悚流派中的重要出场人物。
词源
牛津英语词典中第一次出现“Vampire(或Vampyre)”这一单词是在1745年,出现在一篇发表在《哈利恩杂录》上题为《三位英国绅士的旅行》的游记上[1]。而在此前吸血鬼早就在法国和德国的文学中被探讨过。奥地利在1718年通过《帕萨罗维茨条约》控制了塞尔维亚北部和奥尔特尼亚后,官方报道当地有掘尸“杀死吸血鬼”的习俗。这些写于1725年至1732年之间的报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英语Vampire一词源于德语vampir(或者法语vampyre),而德语vampir源于塞尔维亚语вампир/vampir,是18世纪初期,在塞尔维亚北部属于奥地利帝国时,人们描述传说中的塞尔维亚吸血鬼阿诺德·帕奥勒(Arnold Paole)时所用。
参考文献
- ↑ J. Simpson, E. Weiner (eds) (编). Vampir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9. ISBN 0-19-861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