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諾卡斯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吉諾卡斯特(阿爾巴尼亞語:Gjirokastër)位於阿爾巴尼亞南部,是吉諾卡斯特州的首府,全市人口約25,301人(2011年),吉諾卡斯特素有「石頭城」的美譽。

吉諾卡斯特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於2005年入選,因為它是保護完好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城鎮[1],始建於公元四世紀。它也是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領導人恩維爾·霍查和作家伊斯梅爾·卡達萊的故鄉。還是革命電影《寧死不屈》的故事發生的地方和拍攝地點。

吉諾卡斯特是阿爾巴尼亞南部的商業中心,有公路通往發羅拉港,近郊產褐煤。有機械製造、木材加工、煙草、皮革、紡織和食品等工業。有中世紀城堡、清真寺、教堂和博物館、遊覽地。

古代

考古證據指出,在青銅時代這個地區居住着可能會說希臘西北部方言的人群。考古學家在Gjirokastër發現了早期鐵器時代[2]的陶器物品,最早出現在Pazhok的青銅器時代艾巴申州,並且遍及阿爾巴尼亞。 Gjirokastër周圍地區最早的記錄居民是屬於 Epirote群Chaonians的希臘語部落

中世紀

城市的牆壁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紀。城堡的高石牆是從第六世紀到十二世紀建造的。在此期間,Gjirokastër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中心,被稱為'Argyropolis'(古希臘語:Ἀργυρόπολις,意為「銀城」)或'Argyrokastron'(古希臘語:Ἀργυρόκαστρον,意思是「銀城堡」)。

這個城市是伊庇魯斯Despotate的一部分,並於1336年首次由ArgyrokastroJohn VI Kantakouzenos提及。第一次提到阿爾巴尼亞族遊牧團體發生在14世紀初,他們在那裡尋找新的牧場和破壞該地區的定居點。 These Albanians had entered the region and took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 after the Black death had decimated the local Epirote population.在1386年至1417年期間,它在伊庇魯斯的統治者和阿爾巴尼亞約翰澤內維西的氏族之間有爭議。在1399年,該城市的希臘居民加入了伊庇魯斯的暴君Esau組織,以對抗阿爾巴尼亞族和阿蒙羅族的部落成員。在1417年它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並於1419年成為阿爾巴尼亞Sanjak縣城。在阿爾巴尼亞1432-36年的起義期間,它被托皮亞·齊內維西下的部隊包圍,但反叛分子被圖拉漢貝領導的奧斯曼軍隊擊敗。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當地貴族曼托斯帕帕吉尼斯和帕諾斯凱斯托利科斯與神聖同盟負責人討論了作為希臘和阿爾巴尼亞被奴役的希臘代表,約翰奧地利和其他各種歐洲統治者,反奧斯曼帝國武裝鬥爭的可能性,但這一舉措毫無結果。

根據1670年訪問該城市的土耳其人旅行者,當時在城堡內有200間房屋,在'KyçykVarosh'基督教東部社區有200間房屋 意思是城堡外面的小鄰居),'Byjyk Varosh'(意思是城堡外的大街區)有150個房屋,還有另外6個社區:Palorto、Vutosh、Dunavat、Manalat、Haxhi Bey及Memi Bey,城堡周圍的山丘。據旅行者說,當時該市有大約2000座房屋,8座清真寺,3座教堂,280間商店,5個噴泉和5個旅館。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初,吉諾卡斯特從一個主要的基督教城市變成了一個擁有大多數穆斯林教徒的城市,這是由於大部分城市人口皈依伊斯蘭教以及來自周邊農村的穆斯林皈依者。

視頻

吉諾卡斯特 相關視頻

吉諾卡斯特古鎮,獨特的岩石房屋群列為世界遺產
阿爾巴尼亞美麗小鎮,透過千扇窗才能了解的一座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