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谷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合谷穴 Hé gǔ(LI4),出《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别名:虎口穴。合谷穴的位置: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中医认为刺激合谷穴有除黑眼圈,提神醒脑,舒缓肩颈肌肉僵硬等作用。


穴位含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1.合谷穴。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穴”。
2.虎口穴。“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穴。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穴。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穴”。
5.含口穴。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穴”。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概况

【取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右手拇指、食指张开呈90°,以左手拇指指尖关节横纹压在右手虎口上,指尖点到处即是。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1]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疏风解表,通络镇痛,行血活气、止痛镇静、痛经活络
【主治病症】牙龈疼痛、耳鸣、耳聋、鼻炎、扁桃体炎、视力模糊、痰阻塞、窒息、虚脱、失眠、神经衰弱、痛经、乳腺炎、外感发热、三叉神经痛、咽喉肿痛、月经不调、荨麻疹、中风、脱肛、湿疹、痤疮、面瘫、口腔溃疡等。
【配伍应用】
合谷穴配三阴交穴,适用于痛经。
合谷穴配血海穴,适用于荨麻疹。
合谷穴配三间穴治扁桃体炎。
合谷穴配三间穴、商阳穴治牙痛。
合谷穴配膻中穴、曲池穴治乳腺炎。
合谷穴配神门穴、上脘穴治失眠。


养生保健

1.治下牙疼的特效穴
因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龈,因此下牙疼痛时按合谷5分钟,疼痛会减轻。如果患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也有效果。
2.晕厥时的急救穴
合谷还是一个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
3.治痔疮、湿疹等
痔疮发作、便血时,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笔芯刺激,以有酸胀感为佳。此外,它还可以治疗湿疹,在合谷周围刮痧5分钟。一般痧一出,湿疹就会减轻,再连续刮2次,不太严重的湿疹就会基本痊愈。
4.降血压等调理功能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 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穴位疗法

【针灸】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坚持可治疗面部疾患。如头痛、头晕等。
【刮痧】用角刮法即倾斜45°从上向下刮拭合谷穴,出痧为度,可改善头晕、头痛等。 【按摩】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按揉合谷穴100~200次,可治疗急性腹痛、头痛。(以拇指向下用力按压4一5次,并作圈状按摩。)。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视频

治疗牙疼奇穴按揉合谷穴


參考文獻

  1. 合谷穴,穴位密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