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行漫记系列六.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李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行漫记系列六.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南行漫记系列六.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当代作家李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南行漫记系列六.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来到西双版纳,最有闲情逸致的事儿就是品茶。闲来无事,常到楼下“茶禅一味”茶店品茶聊天。因这里盛产普洱茶,品茶之风盛行;一天三道茶,早茶、午茶、晚茶。品茶,已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茶事便开始萌芽,茶圣陆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可见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晋朝时期,茶开始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青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饮茶之风日益兴盛起来。到了唐代,“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饮茶风习弥盖全国,尤其是陆羽《茶经》的问世,加快了唐代饮茶风尚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饮茶风尚的传播。

茶之兴,“始于唐,盛于宋”。随着茶文化的普及,饮茶之风从宫廷、士人阶层普及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受到普通劳动人民的欢迎,全国各地到处可以看到“萤影夜攒疑烧起,茶烟朝出认云归”的景象。古人对茶叶的情感十分浓郁,由茶叶发展而来的茶艺、茶道等茶文化,无不透露出人们对茶的深厚情感。饮茶在古代是一种高雅的风尚,尤其是文人墨客品茗作赋,把茶文化与诗文创作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形式多样、意蕴丰富的文化载体——茶诗。其中包涵了文人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把诗与茶融合得浑然天成,促成了一种较高的哲理意味;茶诗在一定程度上融汇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成为中华文化极具典型的标志性符号。

唐代诗人白居易品茶之时,写下了《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诗人不仅形象地描摹出煮茶的过程,而且寄托了一种淡然的情感唐代有关茶诗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元稹的宝塔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诗人在形式上,巧用汉字形体,搭造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令人耳目一新;在韵律上,全部押险韵,一气呵成;在意蕴上,用明月、朝霞、罗织、红纱等意象,给人华而不奢、色彩斑斓而不目眩、纤巧清丽的视觉享受;在寓意上,“慕诗客,爱僧家”,又道出茶与禅的相通缘由,以“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作结。全诗妙在似是精心堆砌,又似漫不经心;即似深思熟虑,又似随手挥洒;即似文字游戏,又似精妙之作;极具形式美、韵律美、意蕴美,在诸多的咏茶诗中别具一格,精巧玲珑,堪称一绝。

宋朝时期,文士们品茶悟道,“无物滋禅味,来烹北苑茶”,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已经升华为一种哲理追求,成为宋代文人的修身之道。大文豪苏轼一生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其《次韵记壑源试焙新茶》:

仙人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此诗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苏轼将自己的人生情感融入茶诗,渗透着禅宗妙理,写出了“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的千古绝句,充满着哲理精神的人生智慧。

水煮春芽气氤氲,壶装日月满乾坤。唐宋时期茶香飘逸,茶文茶诗融汇了儒教、佛教、道教文化,无论是佛教的禅理,道教的天人合一,还是儒教的中庸,在唐宋时期的茶文化中都有突出的表现。茶这种自然之物,在佛家看来可悟道见性,佛教参禅与品茗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和禅在精神特质上的相通,共同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让人在品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哲理追求。盛极一时的唐宋茶文化,融汇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渗透人们自然的真善美。杜牧的《题禅院》:

“茶烟轻飚落花风”,其所升华出的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境,饱含着“茶禅一味”的奥秘。

一杯清茶,就像一个大千世界,每片茶叶恰似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人来到这个世界,就要活得有意义,要让人有感悟,让人寻味……

人生似茶,需细细品味,慢慢泡一壶茶,静静放松心情,让那散发着淡淡的茶香,给人以味觉、视觉及精神上的享受;看着清淡之物,品尝着它的原汁原味,品味耐人寻味的人生……

一壶一盏一朦胧,一言一诗一心境。

一茶一书一知己,一日一月一浮生。

人生如茶,淡中有味,虚怀若谷,怡然自得。[1]

作者简介

李芙,男,黑龙江省大庆人,大学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