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京·东京(陈民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东京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南京·东京》中国当代作家陈民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南京·东京

——读邹雷新书《南京·东京》

前些日子收到作家邹雷先生签名赠书,我一看书的设计十分别致,在封面中间一位白衫黑裤的中年男子,手握如椽之笔,在一张巨大的白纸上,全神贯注地挥毫,一招一式一气呵成。难道挥毫之人,就是书中主人翁?正如书名中的“东京”元素,书扉右上方有盛开的樱花,那樱花是日本国树。这是一部叙述在南京与东京发生的故事。

封面是书的“脸面”,书名是书“眼睛”。我双手捧着此书有一种翻阅欲望。书中有当代书画大家陈大羽先生在挥毫,有日本书法家手岛右卿书法作品《崩坏》,有主人翁刘洪友血气方刚的照片。

笔者不懂书法,但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书法是最能承载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个字的“执、使、转、用”说的就是用笔的轻重深浅、左右逢源、点画呼应、揖让向背,这不就是我们古典智慧和理念的再现?一个点和一条线,能显出书者的情绪,而几条线和点的组合则能流露出书的思想及人格。

该书作者邹雷先生不惜笔墨,向读者叙述了南京本土一位从少年立志,有理想、有目标的追梦者:刘洪友,开始仅仅是涉外宾馆一位服务工作人员。他喜欢这个单调、枯燥的工作,上班可以有西装穿,可以打领带,可以穿皮鞋,时间充裕,甚至可以利用工作之便,结缘国内外的书法大家。有一次刘洪友见到国画大师刘海粟作画,刘老端着一碗墨汁,直接往纸上泼,然后用笔墨在一汪墨上龙蛇飞舞,一会儿从纸上出现山形状,再几笔树也出现了,这不就是举世闻名的黄山迎客松树吗?在一旁观看的刘洪友一下子惊呆了,心中敬仰这位作画大师刘老。他坚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画界名家陈大羽曾经对他说:“要扎实地学习古人,学扎实后再创新,渐渐地形成自己的风格。你刚才看到刘老的泼墨就是最好的例证。”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钻研书法的同时,刘洪友也潜心学习篆刻技艺。他虚心向陈大羽学习篆刻技巧。陈大羽曾对他说,一枚好的印章刻制,从构思、动刀、制刻好印章,最后补刀,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刘洪友拿自己隶书习作请陈大羽指点,陈大师看了他的作品,发现技艺不到家,便亲自给他做示范,讲解其中原理,从而使他掌握了篆刻技艺。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记得有一次书法大家们都应邀到宾馆参加活动,当活动临结束时,有心之人刘洪友鼓起勇气把自己楷书、行书作品展示在书法名家武中奇面前,请武老指点评判。武老是书法大家,又是老前辈,他认真审视刘洪友好久才开口讲出两个字。当时刘洪友心里七上八下,不知什么字,武老讲的两字在纸上用笔写出:“新苗”。刘洪友见到两个字从内心感激前辈对他的鼓励与认可。他就这样虚心努力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接触书法名家,这对他今后到日本研修书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作家邹雷通过大量采集详实史料,力求叙述的可靠真实。他在书中写道,1987年,日本名古屋市和南京市结成友好城市,两国之间的书法交流也频繁起来。作为书法爱好者刘洪友,他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双门楼宾馆,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个时候,中外书法家交流,都下榻涉外宾馆。他有机会观赏到中外书法家交流期间挥毫,尤其对日本书法也有一定了解。一场在日本书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见到日本书法家手岛石卿的这幅《海》作品,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其中另外一幅《崩坏》更使他震撼了。为此,他产生了去日本研修书法的想法。

在那个时候,出国有人担保,有人介绍就可以了。他求助了林散之、陈大羽等书法大家,为他去日本写了推荐信。刚到日本,他居无定所,工作无落实。日本友人就为他介绍刻制印章业务。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当地街道一个大订单,一百零八个章,他太兴奋了。从设计到刻制,他精益求精,一鼓作气用了两天一夜,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并且及时把“货”都寄到对方手中,对方见到“货”,一边欣赏他高超的笔法水平,一边赞叹他惊人的速度。对方当即为他寄来八十七万日元酬劳金。按照国内处级干部工资,要七年才能挣到这么多钱,可他却用自己一技之长,在短短时间就挣到这么多钱。事实证明:人立足于社会,就要有真本事。要有自己吃饭看家本领才行。

刘洪友在赚得第一桶金后,便开始在日本招生,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以及练书法种种好处,尤其可以延年益寿,他例举中日书法家都长寿。为了开展中日书法交流,他萌发成立“中国书道研究会”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经相关部门审批,“中国书道研究会”于1990年5月初正式挂牌成立。中国书法与日本书法同祖同宗,一脉相承,容易交流。在刘洪友的努力下,1992年3月中国书法院在日本正式成立。刘洪友是中国人,在日本一边忙教学,一边为中日文化交流奔忙。为了便于中日两国交流,他又成立了中日文化交流促进会,并策划下在南京举办了“世界杯青少年书法展”。日本书道界六十余人参加了文化交流,参赛作品共两万五千余幅。四十多年间,由他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参与中日书法家多达四千人次。樱花是日本国花,2008年,在刘洪友的多方协调下,南京樱花园对外开园。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题写了“南京和平友好樱花园”匾额。时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发来贺电,希望日中友谊如和平友好樱花园里盛开的樱花一样,永驻两国人民的心间。

邹雷先生的新著《南京·东京》通过饱蘸激情的传神笔墨,向读者展示了主人翁刘洪友成功从一位书法爱好者,最终成为中日书法文化交流的使者。因此,《南京·东京》可谓是一部励志传奇。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有启迪、示范意义。此书也有许多事例,反映中日两国以笔墨之缘,交流架起中日友好的桥梁。书中也有许多感人细节,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南京·东京》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读者阅读不枯燥,有助于大家从书中一窥中国传统书法与日本书法的独特精髓,从中领略到集趣味、知识于一体的东方书法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在一边阅读文字同时,也可欣赏到书中所展示的中日两国书法家的艺术珍品。

笔 墨 之 缘

——读邹雷新书《南京·东京》

前些日子收到作家邹雷先生签名赠书,我一看书的设计十分别致,在封面中间一位白衫黑裤的中年男子,手握如椽之笔,在一张巨大的白纸上,全神贯注地挥毫,一招一式一气呵成。难道挥毫之人,就是书中主人翁?正如书名中的“东京”元素,书扉右上方有盛开的樱花,那樱花是日本国树。这是一部叙述在南京与东京发生的故事。

封面是书的“脸面”,书名是书“眼睛”。我双手捧着此书有一种翻阅欲望。书中有当代书画大家陈大羽先生在挥毫,有日本书法家手岛右卿书法作品《崩坏》,有主人翁刘洪友血气方刚的照片。

笔者不懂书法,但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书法是最能承载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个字的“执、使、转、用”说的就是用笔的轻重深浅、左右逢源、点画呼应、揖让向背,这不就是我们古典智慧和理念的再现?一个点和一条线,能显出书者的情绪,而几条线和点的组合则能流露出书的思想及人格。

该书作者邹雷先生不惜笔墨,向读者叙述了南京本土一位从少年立志,有理想、有目标的追梦者:刘洪友,开始仅仅是涉外宾馆一位服务工作人员。他喜欢这个单调、枯燥的工作,上班可以有西装穿,可以打领带,可以穿皮鞋,时间充裕,甚至可以利用工作之便,结缘国内外的书法大家。有一次刘洪友见到国画大师刘海粟作画,刘老端着一碗墨汁,直接往纸上泼,然后用笔墨在一汪墨上龙蛇飞舞,一会儿从纸上出现山形状,再几笔树也出现了,这不就是举世闻名的黄山迎客松树吗?在一旁观看的刘洪友一下子惊呆了,心中敬仰这位作画大师刘老。他坚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画界名家陈大羽曾经对他说:“要扎实地学习古人,学扎实后再创新,渐渐地形成自己的风格。你刚才看到刘老的泼墨就是最好的例证。”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钻研书法的同时,刘洪友也潜心学习篆刻技艺。他虚心向陈大羽学习篆刻技巧。陈大羽曾对他说,一枚好的印章刻制,从构思、动刀、制刻好印章,最后补刀,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刘洪友拿自己隶书习作请陈大羽指点,陈大师看了他的作品,发现技艺不到家,便亲自给他做示范,讲解其中原理,从而使他掌握了篆刻技艺。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记得有一次书法大家们都应邀到宾馆参加活动,当活动临结束时,有心之人刘洪友鼓起勇气把自己楷书、行书作品展示在书法名家武中奇面前,请武老指点评判。武老是书法大家,又是老前辈,他认真审视刘洪友好久才开口讲出两个字。当时刘洪友心里七上八下,不知什么字,武老讲的两字在纸上用笔写出:“新苗”。刘洪友见到两个字从内心感激前辈对他的鼓励与认可。他就这样虚心努力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接触书法名家,这对他今后到日本研修书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作家邹雷通过大量采集详实史料,力求叙述的可靠真实。他在书中写道,1987年,日本名古屋市和南京市结成友好城市,两国之间的书法交流也频繁起来。作为书法爱好者刘洪友,他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双门楼宾馆,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个时候,中外书法家交流,都下榻涉外宾馆。他有机会观赏到中外书法家交流期间挥毫,尤其对日本书法也有一定了解。一场在日本书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见到日本书法家手岛石卿的这幅《海》作品,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其中另外一幅《崩坏》更使他震撼了。为此,他产生了去日本研修书法的想法。

在那个时候,出国有人担保,有人介绍就可以了。他求助了林散之、陈大羽等书法大家,为他去日本写了推荐信。刚到日本,他居无定所,工作无落实。日本友人就为他介绍刻制印章业务。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当地街道一个大订单,一百零八个章,他太兴奋了。从设计到刻制,他精益求精,一鼓作气用了两天一夜,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并且及时把“货”都寄到对方手中,对方见到“货”,一边欣赏他高超的笔法水平,一边赞叹他惊人的速度。对方当即为他寄来八十七万日元酬劳金。按照国内处级干部工资,要七年才能挣到这么多钱,可他却用自己一技之长,在短短时间就挣到这么多钱。事实证明:人立足于社会,就要有真本事。要有自己吃饭看家本领才行。

刘洪友在赚得第一桶金后,便开始在日本招生,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以及练书法种种好处,尤其可以延年益寿,他例举中日书法家都长寿。为了开展中日书法交流,他萌发成立“中国书道研究会”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经相关部门审批,“中国书道研究会”于1990年5月初正式挂牌成立。中国书法与日本书法同祖同宗,一脉相承,容易交流。在刘洪友的努力下,1992年3月中国书法院在日本正式成立。刘洪友是中国人,在日本一边忙教学,一边为中日文化交流奔忙。为了便于中日两国交流,他又成立了中日文化交流促进会,并策划下在南京举办了“世界杯青少年书法展”。日本书道界六十余人参加了文化交流,参赛作品共两万五千余幅。四十多年间,由他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参与中日书法家多达四千人次。樱花是日本国花,2008年,在刘洪友的多方协调下,南京樱花园对外开园。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题写了“南京和平友好樱花园”匾额。时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发来贺电,希望日中友谊如和平友好樱花园里盛开的樱花一样,永驻两国人民的心间。

邹雷先生的新著《南京·东京》通过饱蘸激情的传神笔墨,向读者展示了主人翁刘洪友成功从一位书法爱好者,最终成为中日书法文化交流的使者。因此,《南京·东京》可谓是一部励志传奇。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有启迪、示范意义。此书也有许多事例,反映中日两国以笔墨之缘,交流架起中日友好的桥梁。书中也有许多感人细节,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南京·东京》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读者阅读不枯燥,有助于大家从书中一窥中国传统书法与日本书法的独特精髓,从中领略到集趣味、知识于一体的东方书法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在一边阅读文字同时,也可欣赏到书中所展示的中日两国书法家的艺术珍品。[1]

作者简介

陈民生,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