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共和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州境北部,青海湖之南。总面积16050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10年)。辖4个镇、7个乡: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塘格木镇、黑马河乡、石尕亥乡、沙珠玉乡、铁盖乡、廿地乡、切吉乡、江西沟乡。县政府驻恰卜恰镇。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青海南山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青海湖滨倾斜平原,南部是青海南山、鄂拉山环抱的共和盆地。有黄河、恰卜恰河、布哈河、沙珠玉河、倒淌河、黑马河等河流。境北青海湖为全国最大咸水湖[1]。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汉属西海郡,公元535年,吐谷浑可汗夸吕建都“伏俟城”。唐属吐蕃地,宋属厮,元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清属西宁府、贵德厅。民国元年(1912年)归西宁、湟源2县,1929年从西宁、湟源2县析置共和县,直属青海省。1952年改为共和藏族自治区,1953年改为共和县,隶海南藏族自治区(州)。
1999年末,共和县面积14364平方千米,人口124518人(根据青海省志),辖1个镇和12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11974人,其中:恰卜恰镇30833人、恰卜恰乡8124人、廿地乡3967人、沙珠玉乡6173人、英德尔乡4232人、铁盖乡5774人、曲沟乡7161人、东巴乡3987人、倒淌河乡11336人、江西沟乡5504人、黑马河乡4490人、石乃亥乡6038人、切吉乡8142人、龙羊峡3258人、塘格木农场2955人。
2002年4月2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2]29号文批复同意撤销龙羊峡行委,设立龙羊峡镇;撤销曲沟乡并入龙羊峡镇。调整后,共和县辖3个镇、9个乡: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石尕亥乡、沙珠玉乡、英德尔乡、铁盖乡、廿地乡、东巴乡、江西沟乡、黑马河乡、切吉乡。
2003年末,共和县人口122845人。辖3个镇、9个乡,10个居委会、93个村(牧)委会。恰卜恰镇驻恰卜恰,辖第一、二、三、四、五、六、七7个居委会和上塔买、下塔买、次汉苏、东香卡、西香卡、西台、尕寺、加拉、索吉亥9个村(牧)委会。倒淌河镇驻蒙古村,辖倒淌河1个居委会和蒙古、黄科、元者、甲乙、黑科、哈乙亥、拉乙亥麻、次汉达哇、东卫9个村(牧)委会。龙羊峡镇驻龙羊峡,辖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和德胜、后菊花、曹多隆、克才、阿乙亥、次汉土亥、瓦里关、龙才、多隆沟、麻尼磨台、龙羊新村、黄河村、兴龙村13个村(牧)委会。铁盖乡驻马汉台,辖铁盖、拉干、吾雷、拉才、马汉台、上合乐寺、下合乐寺、托勒台、哈汗土亥、七台、委曲11个村(牧)委会。东巴乡驻乙浪堂,辖东巴、索尔加、加降台、上梅、下梅、乙浪堂6个村(牧)委会。英德尔乡驻治海,辖浪娘、中果、黄河、治海、哈尔干、加什达、更尕、曲让8个村(牧)委会。沙珠玉乡驻珠玉,辖上村、珠玉、上卡力岗、下卡力岗、种籽、耐海塔、达连海、曲沟、知耐海、扎卜达10个村(牧)委会。廿地乡驻廿地村,辖廿地、拉隆、曲科纳、羊让、切扎5个村(牧)委会。黑马河乡驻黑马河,辖文巴地、直却乎、加卜隆、然却乎4个村(牧)委会。石尕亥乡驻切吉,辖鹿色、尕日拉、切吉、铁卜加、向公、如隆6个村(牧)委会。江西沟乡驻达仓,辖达仓、元者、上社、下社4个村(牧)委会。切吉乡驻东科,辖塔秀、哇合、加什科、乔夫旦、莫合、东科、祁加、新村8个村(牧)委会。
2006年8月,撤销英德尔乡,设立塘格木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原塘格木农场[2]场部所在地塘格木,实行镇管村体制;撤销东巴乡,并入恰卜恰镇。调整后,共和县辖4个镇、7个乡: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塘格木镇、黑马河乡、石尕亥乡、沙珠玉乡、铁盖乡、廿地乡、切吉乡、江西沟乡。
视频
共和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地理常识】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搜狐,2019-09-04
- ↑ 全球26种最具创意垂直农场 ,搜狐,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