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角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角鼓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满族的民间乐器,也是清代盛行一种艺术形式,又称单弦或单弦牌子曲。是相声的前身。

起源与历史

明朝晚期,八角鼓从东北地区流传到北京。8个角,8面鼓墙,或谓象征着清代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个旗;或谓象征着“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1]。每个角里有1个孔,在每孔中镶3枚铜片,意谓满洲、蒙古、汉人的八旗。8个孔24个铜片,意谓24位固山。没开孔的1面安着1个直穿鼓内、锥形圆顶的铜钉,外有3个铜片以作固定,意谓是“定罢干戈”,为希望天下太平的含义。在鼓墙外铜钉下挂有铜环,环上有两条丝绳,下缀两个穗子,象征“谷秀双穗”,希望丰收的意思。二穗颜色不同,一说为杏黄、鹅黄,象征内八旗与外八旗;穗长3尺,暗合三才。一说原为黄、蓝二穗,黄穗者为皇室所用,蓝穗者为平民所用。八角鼓上蒙蟒皮,意为,内外蒙古,象征中国统一。

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满洲八旗入关,八角鼓正式进入关内。乾隆年间,八角鼓逐步发展成为坐唱形式的曲艺音乐,盛行于满族旗籍子弟中间,多组织票房,编词演唱以为自娱。出现了该行业的专业演员。使其逐渐在北京、直隶、山东等关内地区流行。

自乾隆末年以后,旗籍子弟演唱的八角鼓包括5种演唱形式:

  • 群曲,由多人齐唱、轮唱,有鼓、板、和弦乐伴奏。1949年后,这种形式有所改革,由多人亦歌亦舞演唱,称为“单弦联唱”。
  • 拆唱八角鼓,由演员分饰正、丑角色。以3人演唱的节目为多。因其演唱近于戏曲,俗称“八角鼓带小戏”。
  • 单弦,以1人操三弦自弹自唱而得名,演出方式有两种:自弹自唱以及1人站唱、以八角鼓敲击节拍、另1人操三弦伴奏。
  • 双头人,演唱内容与单弦相同。由2人共操1支三弦:1人按弦,1人弹拨,同时轮唱曲词。

视频

八角鼓 相关视频

2018聊城非遗日展演八角鼓
八角鼓 为何必须八个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