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里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萬里燒(日語:伊萬里焼/いまりやき Imari-yaki),是日本以有田(佐賀縣有田町)為中心的肥前國(今佐賀縣與長崎縣)所生產的瓷器總稱。在壬辰倭亂後的十七世紀初期,使得日本可以在本國生產瓷器,來自朝鮮的制瓷師在有田泉山發現合適的高嶺土,從有田北邊的伊萬里港輸出的瓷器遂在國際大放異彩,為了方便稱呼就稱它為伊萬里瓷。隨時間推移,制瓷的技術發展完備,產生了許多不同種風格的瓷器,並且影響到中國及海外[1]。
概要
日本在中世紀以前主要是燒制陶器,瓷器只能仰賴進口。日本首次開始製造國產瓷器是在17世紀的有田地區(佐賀縣有田町)。
伊萬里焼(伊萬里瓷)的文獻最初出現在寛永15年(1638年)的《毛吹草》。經考證後,當時日本有兩個地區燒制器皿,分別是唐津的陶器與今利(伊萬里)的瓷器(磁器)。
而有田、波佐見等肥前國的地區性瓷器,在近代早期日漸出名,被稱呼為「伊萬里焼」。有田地區的製品被稱為「有田燒」、伊萬里地區的製品則被稱為「伊萬里燒」,以做分別。
近代以後,從船舶運輸改變為鐵道運輸。有許多研究人員還經常把「伊萬里焼」稱呼為「肥前的磁器」[2]。
歷史
萬曆朝鮮之役(1592年 - 1598年)之後,朝鮮有許多制陶師東渡日本。這些制陶師開始在有田地區生產製造。一般相信是在17世紀初期東渡日本的朝鮮制陶師李參平,在現在的九州北部佐賀縣有田町發現了適合制瓷的高嶺土,建立了許多瓷窯和作坊,燒制出第一批青花瓷,稱作染付。由於在有田地區生產的瓷器透過伊萬里港運輸至日本國內各地,所以被稱為伊萬里瓷。元和2年(1616年),在有田東部的天狗谷窯開始燒制瓷器。雖然古文書已經證實金ヶ江三兵衛是一個真實的人,但不能從歷史記錄證實是在元和2年(1616年)開始燒制瓷器的。
根據九州陶瓷文化館的大橋康二所進行的窯跡調查顯示,瓷器最初的燒制生產不是在有田東部的天狗谷窯、有田西部的天神森窯、小物成窯、小溝窯等地。又根據消費地的挖掘調查,瓷器製造的創始被認為是在1610年代。
視頻
伊萬里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日本伊萬里燒金襴手 富麗堂皇中國風,搜狐,2017-03-15
- ↑ 「伊萬里瓷」背後:一段乘風破浪的中日瓷器競爭史 ,搜狐,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