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仰望卡格博(王剑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仰望卡格博》中国当代作家王剑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仰望卡格博

梅里雪山因一九九一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十七名队员全军覆没而闻名于世。它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六千七百四十米,可谓是云贵高原的脊梁。别光看这个数字,似乎它离八千八百八十二米的珠穆朗玛峰还差一截子,然而它的相对高度就有四千五百米,登山线路长度与珠峰差不多,地质结构更为复杂,处处是刀削斧斫一般的峭壁,破冰冰川多,冰爆区多,冰裂缝多,加之它的气候变幻莫测,其处喜玛拉雅山和横断山脉相交的顶端,极易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阴晴雨雪变幻无常。瞬息间可能是浓雾弥漫,可能又会大雪压顶,而后又会发生一次次的冰崩。可以说,上卡格博峰比登珠峰的路更艰更险。基于此,珠峰被无数次地征服过,卡格博峰却仍是个处女峰。当地人称其为神山,山脚下筑着祭坛,五彩的旌幡飘飘扬扬,每年冬季,藏民都会举行仪式、焚香伏拜。于是就有了一九九一年的挑战者,中日联合登山队。虽然他们一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探测人类险峰中失去了生命,但那种拔地冲天的勇猛和不惧任何险阻的征服力量永远撼动着这个世界

在知道我开会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即是梅里雪山所在地时,我惊愕了。那么遥远的一个名字,竟就这么近的存在着。叫上两个文友,乘上一辆破旧的长途汽车登上了我们的探险征程。来中甸时一路在横断山脉里翻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山雪岭,这回又要钻入更高更深的雪山峡谷了。一路上,除了弯道还是弯道,狭窄的山路上,不时会冲下来一辆满载原木的卡车。那卡车装得再不可装,承重的汽车钢板压得两头弯。我真怕严重超载的汽车轮胎突然爆裂或刹车失灵而滚下山去。车上的人说,路太远了,不这么装跑着就不划算。这也是一群探险者,胜了,就赚一笔,赔了,就将生命交出去。路上不断有山体上滑下的碎石挡路,陡然迷路的山溪有时会在峭壁上一泻而下。汽车颠颠地从这些地方穿过时,车里的人们就发出这样那样的唏嘘感叹。

一车的人装得满满的,这也许是从运原木的角度出发。刚出城时,上人不拒,只要能关上车门就行。大部分是藏民,强烈的紫外线留在每个人脸上两朵印记。大概是常走这样的山路,这些人一路上无所顾忌地说笑着,唯我们几个山外的小白脸提心吊胆,把满腔热望献给了梅里雪山。在这样的山路上,这车也真够冒险的。半边开花的挡风玻璃在行驶中颤动,随时都有脱落下去的可能,前保险杠和车前脸的一半已经脱落,只用粗麻绳子捆了几道圈圈。这且不说,在过一条横穿公路的溪水时,车子猛一震颤,一下子卧在了水中。下车一看,前轮怎么卡在挡泥板里了呢?司机动员人们推了几次无济于事,干脆挂上了倒档,一加油门的时刻,那轮子还真恢复了原位,再一个空车冲刺,还真闯过去了。我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一定是轮轴松动了,转弯时它会影响方向的操纵,万一遇连续下坡的急转弯,加之一会儿是风一会儿是雨的鬼天气,这车不出事才怪。司机心里很清楚,说这是辆报废车子,好一点儿的都发昆明、大理了,往梅里雪山所在的德钦,一天发一趟的车子只能是这些老爷车。

好容易过了奔子栏,车子却实实在在地坏了,传动系统出了大毛病,司机浑身是汗地钻到车子下边卸出了一堆零部件。眼看离太阳落山剩不下多少时间了,人们情急之中站在路中央拦起了车子,就是卡车也行呵。我们三人拦了一辆吉普车,算是幸运了,到达德钦县城,正好天黑。

从德钦到梅里雪山,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当我们一早站立在雪山对面的时候,那种心情是难以表达的。梅里雪山,见到你太难了。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梅里雪山卡格博峰的半截身子,卡格博峰的大部一直隐在一片浓浓的雾气中。那雾气氤氲弥漫,恒久不开。想象不出有多厚。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那团雾障始终没有散去的意思。借用别人的高倍望远镜,将那雾团拉到近前,感到有一只大手在挥洒涂料似的东抹西甩,雾气自然是流动的,只是云团太厚,流动的只是那山峰千重云衫中的外裳。临近中午的时候,神奇的太子峰(卡格博的又名)才开恩似的露了一下半腰悬挂的冰川。那低纬度的冰川银光闪闪,多数还是冰壁,冰壁的下沿,一准是融动的冰水,那冰水顺着山隙一直流向山底奔腾咆哮的澜沧江。那冰川的出现也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一会儿便又被云团遮没了,再也没有露面。据报道,中日联合登山队已穿过了险峻的冰川,穿过难以立足的碎雪层,越过万丈悬崖之上的喇叭型丫口,在冰壁上开凿出一条通道,在海拔四千六百米处建立了一号营地。而后又建立了二号和三号营地,在海拔五千五百米的山脊上再连续奋战五天,艰难地跨越了一堵十多米高、近九十度的大冰壁,建立并进驻了海拔五千九百米的四号营地。队员们在云层顶上向卡格博主峰望去,真个是晴空万里,日暖风轻,卡格博银芒闪烁,近在咫尺。队员们见登顶在即,欢呼雀跃,兴奋万分。登山队中日双方队员斗志昂扬,决定抓住时机,取消建立五号营地的计划,直接向主峰进击。队员们组成了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一律轻装,连续向主峰作最后的突击。一个新的世界性奇迹即将出现!就在此时,主峰四周暴风骤起,霎时笼罩在一片雪雾之中。突击队已上到海拔六千四百七十米的高度,距离顶峰仅剩二百七十米!多么可惜的数字,如果在地面,短跑运动员也许只用几十秒的时间就可创下世界纪录,而对于登山运动员来说,却是难乎其难了。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只好一直后撤,一直撤到了三号营地。也就从这天起,梅里雪山地区连降大雪,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卡格博终于施展起了神威,将自身遮盖起来。三号营地的队员们曾向大本营报告,营地积雪已深达一点二米,帐篷被积雪埋没了三分之二,队员们每小时轮流出帐挖雪一次。

这也是最后一次的消息传递了,之后大本营便再也听不到三号营地传出的任何音息。国家调集了各路好手组成救援突击队,也只到达了一号营地。空军出动了飞机,多次航拍,雪山四周只是一片银白。分析认定,大雪当晚,山上发生了巨大雪崩,将三号营地覆埋了。十七名勇士同卡格博雪峰永远地融为了一体。在雪山脚下,我们看到了一块不大的石碑,碑文上写着:首次向梅里雪山挑战的勇士在此长眠。十七名勇士的精神是伟大的,他们向卡格博峰挑战的过程即显现着某种意义,他们是以后征服卡格博峰的解说词。正如三天来,我们一次次奔向卡格博,一次次未见到卡格博的尊容一样。

跑了千里远,终还是回头了。卡格博峰永远在我的遥念中。从当地人的口中得知,卡格博峰常年都是云遮雾障,很少有露峥嵘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能清晰地一睹它的尊容。我想这也好,世上许多美好的东西几乎让人类探察完了,大自然的宝物越来越藏不住了。长江漂流了,黄河漂流了,怒江大峡谷之谜揭开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探险了,珠穆朗玛峰再无神奇可言,长江源头几乎成了旅游胜地……我回头了,我满足地回头了,我为卡格博留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想头。[1]

作者简介

王剑冰,男,河北唐山市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