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市区东北9公里处的额仁诺尔盐池一带,是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景区内现已建成恐龙科普馆、矿物晶体馆、化石埋藏馆、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以及树化石景区。
遗迹景观群
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是亚洲地区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的地区[1],其发掘面积广泛,化石保存完整,种类多,是研究亚洲地区恐龙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古哺乳动物化石的重要基地。加上公园内的二连盐池和湿地景观,构成了公园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群。其中具世界级的2处,国家级的5处,自治区级的2处。
2006年申报建立了自治区级恐龙地质公园,2009年8月,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顺利通过我国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格评审,被正式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主体景观
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以闻名中外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群遗迹为主体景观,辅以重要的地层遗迹和花岗岩石林景观,结合独一无二的恐龙景观文化资源,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观光游览和边境贸易于一体,科学内涵丰富、口岸特色浓郁、城市景观优美、极具旅游价值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和地域上的组合特点,将公园划分为二连盐池恐龙化石群遗迹景区、二连浩特口岸文化景区和宝德尔花岗岩石林景区。另外,在公园周边还规划了一系列地质遗迹科学考察点,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43.2km2。
相关信息
二连市历届领导十分重视恐龙化石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职能划归国土资源系统以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二连浩特的恐龙化石保护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从自治区探矿采矿项目计划中给二连浩特安排专项资金14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和地质公园申报前期工作。2006年又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保护性发掘和原地埋藏馆建设。
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二连浩特市认真编制了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书》、《综合考察报告》、《总体规划》、《导游手册》、《博物馆布展》、《景点图片集》、《恐龙的故乡(申报片)》等申报材料,为申报建立二连浩特恐龙化石国家级地质公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恐龙遗迹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建设中的恐龙乐园气势雄伟,集多种类恐龙化石叠加、电子、影像、仿生恐龙于一体的恐龙化石原地埋藏馆已经建成。为进一步增强恐龙地质遗迹原地埋藏馆的整体效果,在埋藏馆西面和南面的陡坡上用石头堆砌了五条长500米的巨型恐龙及“恐龙乐园”英汉双语大字、市门等造型,埋藏馆周边安装了仿真植物和恐龙,再现二连浩特地区白垩纪恐龙乐园的场景。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2]。已建成恐龙化石原地埋藏馆、恐龙科普馆、矿物质晶体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