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恨·掛帆到何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書恨·掛帆到何處》是北宋文學家晁說之(cháo yuè zhi)的作品之一。
晁說之是北宋澶州清豐縣人。宋神宗元豐五年進士,官至中奉大夫、徽猷閣待制。
晁說之出生於世宦名門兼書香門第,高祖晁迥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曾任禮部[1]尚書,死後追贈太子太保,諡文元。其曾祖、祖父、父親都是進士出身,在朝中身居顯位。其曾祖時,御賜門聯,稱其家是:"公侯開極品僕射雄蕃廿三尚書多中眷,解狀殿奇才神童道學七十進士半上卿",可見其家世之盛。晁說之從小受到家庭薰陶,接受了良好而正統的儒家教育。
“ |
掛帆到何處,明月古揚州。 百計隨愁盡,一生為客休。 干戈臨暮境,風雨困春柔。 為問荀文若,能慚諸葛不。 |
” |
— [北宋]晁說之 |
為官清正
晁說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馬光之為人[2],自號景迂生,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
1125年,宋金南北夾攻滅掉遼國之後,金國就把矛頭指向北宋。面對金人威脅,晁說之痛心地說:"女真小丑,平昔僕役高麗,臣事契丹者,逡巡偃蹇,乃有城下之師,國中之監,何其甚耶!義士痛心,壯士瀝血,孰甚於斯時耶!"(《嵩山文集》卷二)
晁說之政治上雖保守,但為官清正,剛直不阿,不計較個人得失,又頗能體恤百姓。任成州太守時,有一年大旱,收成不好,晁說之減免了全部稅收。轉運使知道後大發雷霆,堅持只減部分稅收,晁稅之堅決不同意,"遂丐致仕途去"。
經學研究
晁說之平生致力於經學[3]研究,造詣高深,尤精於《易經》。清代著名的經學家兼史學家全祖望稱晁說之"湛深經術,親得司馬文公之傳"。晁說之繼承了司馬光象數學思想,寫出了《易玄星紀譜》。在晁說之看來,天地萬物的變化都根源於數字的變化,數字的變化由小到大,歸結為三百六十。人們可以從數字的變化中預卜吉凶禍福。晁說之研究《易經》下了很大功夫,在《太極傳後序》中說着意研究象數學,歷經"三十有四年",才得其要領。
晁說之不僅繼承司馬光的學說,而且注意學習和吸收當時其他學派的有利因素。晁說之說:"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必日退。"(《晁氏客語》)晁說之注重向當時的"關學"(以張載為首的學派)學習,但更主要的還是學習和接受了"洛學"(以程顥、程頤為首的學派) [4]中的一些觀點。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易商瞿大傳》、《書論》、《易商小傳》、《商瞿易傳》、《商□外傳》、《親氏易式》、《晁氏詩傳》、《詩論》、《晁氏書傳》、《晁氏春秋傳》、《春秋辯文》、《春秋年表》、《古論大傳》、《論語講義》、《壬寅孝經》、《五經小傳歷譜》、《周易太極傳》、《外傳》,均佚亡。《易玄星紀譜》、《易規》、《中庸傳》、《景迂生集》。
視頻
書恨·掛帆到何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歷史的記載】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是管什麼的?,新浪博客,2019-06-20
- ↑ 司馬光的誠和迂,鄭州日報數字報,2019-01-16
- ↑ 為何西方有神學、哲學、科學,而中國卻只有經學,搜狐,2016-04-11
- ↑ 「北宋五子」有一對是兄弟,「洛學」的代表人物程顥、程頤,趣歷史,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