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豐子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豐子愷

圖片來自網絡

姓名: 豐子愷

別名:潤、豐仁、豐仍、豐子覬

年代: 光緒年間

出生日期: 1898年11月9日

逝世日期:1975年9月15日

知名作品:《給我的孩子們》
《我的苦學經驗》
《護生畫集》
《源氏物語》

豐子愷,光緒二十四年生(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生於浙江省崇德縣(今桐鄉市)。曾用名豐潤、豐仁、嬰行,號子愷,字仁。先祖在故鄉開了一家染坊,父親豐(璜[1])長於詩文,是及第的舉人。豐子愷是長男,排行第7,有6個姊姊,1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漢族,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又被稱為「圓通大師」、「 有德行的人」。[1]

豐子愷文章風格雍容恬靜,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象。他的兒子豐華瞻為父親作傳《豐子愷小傳》。豐子愷給孩子們寫了一封信《給我的孩子們》,書籍《我的苦學經驗》深受讀者喜歡。「漫畫之父」豐子愷擅寫意人物小品,寓意深邃,含蓄雋永。用筆剛勁拙樸,用色沉着單純,對比強烈,天趣盎然。

在近代中國的文化藝術領域,豐子愷宛如一顆璀璨的巨星,閃耀着獨特且持久的光芒。他不僅僅是一位畫家,更是在文學、翻譯等多個領域都有着深厚造詣、發揮重要影響力的通才式人物。

他精通日語、俄語、英語等多門外語,翻譯作品達六百多萬字,涉及音樂理論、文學作品等諸多方面,無論是日本文學評論家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還是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等,都展現了他高超的翻譯水準,對藝術教育普及與文學推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生平

早年成長經歷

豐子愷很早就結婚,娶了崇德縣望族之女徐力民為妻。徐力民的父親徐芮蓀曾任督學,很多年前讀到豐子愷參加小學會考的作文,一讀傾心,十分賞識這位後生晚輩的才華。得知他是當地名人、晚清舉人之子,便希望將女兒許配給他。豐子愷的寡母擔心自家財力單薄,恐門第不當,但徐多次說親,顯示出十足的誠意。於是,豐子愷十六歲(1914年)便與18歲的徐力民定了親。早年求學之後,兩人完婚。

豐子愷在讀師範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愷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並學習繪畫理論。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夏丏尊當時在浙江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藝寫作聞名,對學生教導甚嚴,寫作文時要求「不准講空話,要老實寫」。

1919年,豐子愷自浙江第一師範畢業,他懷揣着對藝術教育的熱忱,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與校友吳夢非、劉質平一起創辦了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擔任圖畫教師,這所學校也成為現代中國第一所私立藝術師範專科學校。同時,他還在東亞體育學校、愛國女學、城東女學等學校兼任圖畫音樂課,積極傳播藝術知識。並且,在這一年,豐子愷參與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美育團體 —— 中華美育會,還創辦了中國第一本美育學術刊物《美育》,先後發表了《畫家之生命》《忠實之寫生》《藝術教育的原理》等文章,為中國早期的美育發展貢獻着自己的力量。[2]

併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豐子愷的日語是向兩位曾留日的老師──李叔同夏丏尊學習的。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但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在當時可謂自成一家。竹久夢二的畫構圖技巧來自西方,但畫趣卻是東洋味。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

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給這些畫定了「子愷漫畫」的標題。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豐子愷回到杭州定居。1949年到香港舉行畫展。1930年,母親去世後,豐子愷住到了嘉興。1932年秋天,豐子愷用版稅和開明書店的分紅,得以在家鄉石門灣建造真正的緣緣堂。後往返於石門灣和杭州之間,1937年抗戰爆發,從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後居重慶,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輾轉多地,先暫居杭州西湖招賢寺,1947年3月11日遷入杭州靜江路(今北山路)85號小平房,稱「湖畔小屋」。

1954年,首屈一指的上海市中國日語學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和唯一一位教師。

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

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着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幼女豐一吟協助。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6歲。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3]

人物關係

李叔同發現了豐子愷在繪畫方面的天賦。棖據豐子愷先生的回憶,那是在他在浙一師讀三年級的時候。這時,他們的圖畫課程也由李叔同宩教授了。一天,他因為級長的「公事」去李叔同的房間,在事情說完之後,李叔同很懇切地對他說:「你的圖畫進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人。你以後可以…'就是這幾句話給豐子愷的對於耒來的選擇決定性的啟示。也就是從這一晚開始,豐子愷決定「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木」。從此,他經常請李叔同額外教授繪畫,還向李叔同學習日語。李叔同也對這個學生格外青睞。日本畫家大野隆德河合新藏三宅克己等人來西湖寫生時,李叔同特意帶豐子愷一起請他們吃飯,而且將陪同引導的任務交給了豐子愷。豐子愷也確實沒有辜負李叔同的着意培養,以後他成為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美術家,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

緣緣堂

豐孒愷於1927年川月21日3()歲(虛歲)生日的這一天,在上海江灣鎮立達校舍永義里租屋處,與姐豐滿皈依弘一法師。接着,他請求藝術與精神導師弘一法師,為自己將來的住宅命名。法師命他「在小方紙上寫了幾個自己喜歡而又可以互相搭配的字」他以抓的方式抓取紙團兩次「緣」字,為自己將來的家創造一個虛幻的空間。實際的過程是:有一天我在小方紙上寫許多我所喜歡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拿起來的都是「緣」字,就給你命名曰「緣堂」。當即請弘一法師給你寫一橫額,付九華堂裝裱,掛在江灣的租屋裡。這是你的靈的存在的開始,後來我遷居嘉興,又遷居上海,你都跟着我走,猶似形影相隨,至於八年之久。

含冤病逝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豐子愷蒙受屈辱,背着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漫畫天生具有幽默、諷刺、針砭現實的特徵,因此,擔任美協上海分會主席和上海畫院院長的豐子愷,首當其衝地成了上海美術界的討伐重點。 1967年,出版《打豐戰報》,出版方為「上海市無產階級革命派打倒美術界反動學術權威豐子愷專案小組」,八開四版小報。在「批判毒畫毒文合輯」一書,批判了《為青年說弘一法師》《代畫》《元旦小感》《我作了四首詩——在上海第二次文代會上的講話》《阿咪》等。[4]

「批判毒畫毒文合輯」中發表了《豐子愷反革命猙獰面目的大暴露——評〈阿咪〉及其插圖》一文,認為豐子愷寫兩隻貓——小白貓「阿咪」和黃貓「貓伯伯」——「是在影射和攻擊,是在借題發揮」,「竟至於瘋狂到影射、攻擊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因為豐子愷寫到,他給黃貓起了個名字「貓伯伯」,並且加注道:「伯伯不一定是尊稱。我們稱鬼為『鬼伯伯』,稱賊為『賊伯伯』,稱皇帝為『皇帝伯伯』。」

1973年早秋時節,豐子愷在弟子胡治均的陪伴下,最後一次來到杭州。同年,在秘密的情況下,豐子愷將《護生畫集》第六集100幅畫稿提早畫完,在1979年由廣洽法師出版。

1974年1月,豐子愷在家重譯日本夏目漱石的短篇小說《旅宿》,這時候,批林批孔運動在全國展開。2月15日,江青等指示中國美術館舉辦所謂「黑畫展」,批判周恩來組織創作的二百一十五幅出口畫,上百名畫家受株連(包括豐子愷)。豐子愷不顧「四人幫」的迫害,仍堅持作畫,並從事翻譯。

1975年8月,豐子愷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後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7歲。

直到1978年6月5日,豐子愷才被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1979年6月28日,在上海龍華公墓大廳舉行了豐子愷骨灰安放儀式。中共上海市委宣讀了為豐子愷徹底平反的決定。

視頻

「國漫大師——豐子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