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講座)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網 的圖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歷史學院(以下簡稱「我院」)主要依託中國歷史研究院設置,於2020年9月29日正式成立,現由考古系、古代史系(原名歷史系)、近代史系、世界歷史系、中國邊疆歷史系、歷史理論系6個系和歷史學本科、文物與博物館碩士2個專業組成,現任院長為李國強教授。

歷史學科是我校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早在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時,考古系、古代史系、近代史系、世界歷史系便開始招生。在40餘年的歷史發展中,一批享譽海內外的學者如顧頡剛、侯外廬、楊向奎、夏鼐、尹達、唐長孺、安志敏、胡厚宣、謝國楨、孫毓棠、白壽彝、張政烺、李學勤、黎澍、李新、廖學盛、石興邦、宿白、王毓銓、劉起釪、余繩武、陳之驊、張長壽、林甘泉、王曾瑜、陳瀚笙、張振鵾、陳鐵健、蔡美彪、劉大年、仇士華、王慶成、徐苹芳、張海鵬、楊天石、陳高華、耿雲志、張澤咸、陳祖武、劉慶柱、於沛等先生先後在此植桂培蘭,奠定了我校歷史學[1]科的堅實基礎。

師資力量

我院學科專業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共擁有3個一級學科(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博士點,66名博士生導師,172名碩士生導師[2](含外聘導師共約230名),300餘名任教師,居全國各高校之首。我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00名,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140餘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40名余,博士學位研究生160餘名。

在本科教學方面,我院充分發揮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資源優勢,積極創新培養方式,以培養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學術型人才為核心導向,以學術研究促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推出了教學科研一體化、本碩博教育一體化、訂單式人才、深度國際化等培養模式,充分發揮「新苗計劃」等學術訓練和培養機制在學生自主學術研究能力培養中的引導作用,注重國內外學術前沿知識在學生專業視野培養中的積極作用,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專家智力資源,取得了明顯效果。

學科建設

我院的學科建設能力和科研實力在全國處於重要位置。我院共擁有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邊疆史地、史學理論及史學史、世界史共9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文物與博物館、歷史地理學等13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在新石器考古、夏商周考古、漢唐考古、先秦史、秦漢史、中國近代外交史、中國邊疆史等專業領域有着獨特優勢。從2016年至今,我院教師共成功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7項(含重大、一般、冷門絕學、後期資助、青年項目),居全國之首。目前,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纂的《清史》正由中國歷史研究院牽頭審讀,其中我院有多名學者參與;此外,中央把重修《中國通史》的重任交給了中國歷史研究院,我院也有多名學者參與編撰。

人才培養

我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40餘年來,我院所培養1000餘名畢業生中,大約有一半以上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工作,其中既有陳祖武、宋振豪、王震中、王巍、陳星燦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也有武寅、章百家等學者型高級領導幹部,又有安家瑤、吳恩遠、李零、沈志華、袁靖、於沛等聞名全國的資深學者,還有王建朗、汪朝光、夏春濤、卜憲群等學術中堅,以及臧運祜、邢文、嚴志斌、呂鵬等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

具有豐厚學術積澱和銳意創新精神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將秉承「教育服務於社會」的理念,合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最高殿堂諸同仁之力,為我國的歷史學人才培養事業做出應有貢獻,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美好的明天。

視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 相關視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正式成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正式成立 首批錄取本科生392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