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就业人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个体就业人员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用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个体就业人员是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经批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就业人员,包括个体户主和在个体工商户劳动的家庭帮工和雇工。
就业人员概述
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具体指年满16周岁,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利润,在调查周内从事了1小时(含1小时)以上的劳动或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的人口。
它的统计办法:一是通过住户渠道的劳动力调查数据进行推算,二是根据统计局负责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据,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的个体私营就业人员数据和调查队负责的乡村就业人员数据进行汇总。目前,全国及分城乡的就业人员总数是用第一种方法推算的,分地区、分行业等就业人员数据用第二种方法的专项统计数据汇总取得的。劳动力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专项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或行政记录方法。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