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絕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絕碑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三絕碑

所屬年代;唐代

地址;武侯祠大門內碑亭中

又稱;唐碑

地位;成都最古老的碑刻之一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碑身及碑帽通高367cm、寬95cm、厚25cm,下有碑座。碑帽的雲紋雕飾,具有唐代石刻藝術特點。記者細數碑文共24行,每行約50字。[1]

石碑簡介

碑文為楷書豎行,有1094字,由曾任監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又是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之兄的柳公綽所書,當時蜀中名匠魯建所刻。文章書法刻工均為難得精品,所以後人稱它為「三絕碑」。碑文內容分序文和銘文,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成都動亂,唐王朝派相國武元衡出任劍南四川節度使。裴度當時與柳公綽一起在西川節度使武元衡手下任節度判官,裴、柳關係密切,又都敬慕諸葛武侯,遂一文一書,共同寫就了中國書法史上的不朽傑作。

創作過程

古人製作石碑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書家直接在石碑上創作,由刻工篆刻完成;另一種是摹勒上石,是將文字寫在紙上,再在紙背以硃砂等依樣勾勒字的輪廓,然後覆於備刻的石頭或木頭上進行篆刻。「經過考證,當時柳公綽應該是以書丹上石方式,用毛筆直接在石頭上寫字以備鐫刻。他說,丹就是指硃砂。那時製作碑刻都是用硃砂,硃砂是顆粒狀,比粉狀的墨穩定性強,寫在光滑的石上不流、不走樣。墨含有油分,遇石收縮,不能保持筆觸的原形。另外,碑石一般是灰色或青色,硃砂痕跡明顯,便於走刀。楊代欣用手做成握毛筆狀,在石碑上演示着說道,當時柳公綽或是站着,或是將石碑放倒,趴在石碑上一氣呵成完成了這件作品。石碑上應該是打有暗格,經過長時間風化,如今暗格已辨不清了。製作「三絕碑」的石料也非成都本地石材,而是來自西安南田石

文物價值

三絕碑」是成都年代最久遠的地面文物。這塊石碑歷來都被作為重要文物進行保護,《書林藻鑒》曾引評家評此碑的書法:「公綽武侯祠記,如端人正士,筆法遒勁。」明王世貞也說柳公綽「其行筆飄灑雄逸,無拘迫寒窘之態」。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曾說「公綽乃不俗於兄」,對柳公綽書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相關視頻

三絕碑,以其詩文、書法和鐫刻三絕而聞名於世

參考來源

  1. 「三絕碑」——到底是哪三絕?,360doc個人圖書館 ,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