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圣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生的圣召》,副标题:追寻生命的意义与目标,作者: 葛尼斯 (Os Guinness),译者: 林以舜 等,出版: 校园书房出版社,初版: 2020/09,页数: 400,尺寸: 15 x 21cm,系列: Move书系,ISBN: 978986198436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合理阅读使一个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1],全面提升人文素质[2],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呼召”如何影响人对工作、职业,以及成功的概念?“呼召”会不会沦为个人实践其野心的借口?“个别的”呼召,和“集体的”呼召有何不同?这些环绕著“呼召”的问题,完全没有快速、容易的解答,也没有所谓的公式、步骤或课程来保证你绝对可以找到那一位至圣者的计画。然而,葛尼斯说道:“呼召并不如同一般人所想像,它必须是从无知和困惑的瓦砾堆中挖掘出。令人不舒服的是,它是朝著我们堕落的人性当面直扑而来。而且,若缺乏神的呼召,人类真实的渴望与满足就没有根基,也无法实现。”
本书另一项特色是:葛尼斯还举了许多动人的真实故事,如天才画家达文西、毕卡索、作曲家莫札特、环游世界的麦哲伦、阿拉伯的劳伦斯、罗马的凯撒大帝……等,让我们思考呼召对基督、教会、社会,以及世界的影响。
目录
导言
1.最根本的问题009
你的人生可以全是优等,但却仍然把生命搞砸。
2.寻找的被寻见 019
靠著己力要寻找人生的目的,是找不到的。
3.挥之不去的问题 033
我是谁?我为谁而活?只有当我们回应基督的呼召,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我。
4.每个人、每一处、每件事 049
我们全部的生命、工作及一切所有,都要献给神。
5.藉著祂、走向祂、为了祂 063
工作狂藉著工作来寻找意义,带著使命感的人将意义赋予工作。
6.照你的本相去行 073
恩赐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及事奉,而非为一己之私。
7.坚立的时刻 089
在现代世界里,耶稣基督的信徒面对人类史上最强大、及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文化。
8.让主作主 099
只有当我们敬畏神超过我们对世界的重视,我们才能让信仰恢复权柄。
9.惟一的观众 111
如果摩西在出埃及时进行民意调查,真不知他可以走多远。
10.竭诚为主 123
一个被神圣之火燃烧的人,这火会延及他的生命和工作。
11.坚立在责任之处 135
对现代、世俗、爱好自由的人而言,对神负责根本就不被列入考虑。
12.蒙召的子民 147
委身于集体呼召,意指我们必须在一切个别呼召中,尊荣基督教会的目标及利益。
13.道的追随者 161
基督徒在世上旅行,像一个穿越时间的朝圣者,寻找永恒的王国。
14.蒙恩 v.s. 自负 175
有名长老会会友的朋友形容,此人说话的口吻,像是“上帝的同班同学”。
15.与你何干? 189
我们看到别人的事奉得到神的祝福,就怀疑自己的价值。嫉妒的最终目标,是指责神不应该给别人祝福。
16.更快、更多、更好 201
资本主义在打败所有挑战之后,面对最大的挑战是--它自己,因为它吞吃了使它成功所需的一切美德。
17.对抗正午的恶魔 215
现代人的悲剧不是因为他对自己生命的意义所知越来越少,而是生命的意义越来越不成为他的困扰。
18.有窗的世界 227
世俗化影响我们观看真相的方式。
19.锁在外面、留在那里 239
私有化、政治化和柱状化,是迷惑信仰的三角陷阱。
20.专注的生活 251
多元化让人掉入无止境的可能和选择的焦虑。
21.白日的梦想家 265
跟从呼召的人有上头来的声音,以及摆在前头的异象,推翻所有现状,动摇每一个你想歇息的地方。
22.吉光片羽的启示 281
片片阳光穿透黑暗的森林,我们所见的大自然就是神在世界里启示的“吉光片羽”。
23.将所有思想化为感恩 295
生命中没有任何事物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它必须以感恩的心领受。
24.众人的弄臣 307
如果忠于真理使我们无法见容于世,甚至被当作愚人对待,那就如此吧!
25.时候已经来临 323
合神心意的人准备好要觉察时代的征兆,并在自己的世代中照神的旨意事奉祂。
26.最后的呼召 339
直到那日来临前,我们的使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致谢
研读指引
作者简介
葛尼斯(Os Guinness)
生于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中国,父母是由英国到中国的医疗宣教士。葛尼斯毕业于牛津大学,修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与薛华(Francis A. Schaeffer)同工。1984年迁居美国,目前住在维吉尼亚州麦考林市,现职是华府“三一论坛”(Trinity Forum)的资深院士。
葛尼斯所带领的“三一论坛”,常邀请社会各界菁英,藉著阅读、讨论、质疑及提出方法,来面对当代社会各种公共议题。葛尼斯学识丰富,涉猎广泛,他不避讳面对现代文化及信仰问题,勇于提出务实的见地。除了公共议题及社会人文外,他同样以基督徒的身分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正确的方向。
葛尼斯著书超过二十本,中译本有:《一生的圣召》、《交换明天》(校园),《怀疑──通往成熟信仰的途径》(中主)等。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时代的知识结构——汤胜天,搜狐,2016-11-04
- ↑ 陈丹青:何谓人文素质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