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雪堂客话图》宋 夏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雪堂客话图》宋 夏圭 此图画江南寒江雪景。山村房舍为皑雪覆盖,寒气袭人。二人于室内对话。图中山峦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以表现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苍润浑融的质感。天空和水略染淡墨,以烘托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构图采用“边角式”局部取景法。全图笔法苍劲深厚、豪放典雅。 [1]

画家夏圭生平

夏圭(活动于1180-1230前后),一作夏珪,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与李唐刘松年马远并称“南宋四大家”。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金带。

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与马远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人称“拖泥带水皴”

属水墨苍劲一派,喜用秃笔,下笔凝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夏圭善墨,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人称“拖泥带水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

善画“边角之景”

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世称“夏半边”。 [2]

《雪堂客话图》赏析

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著的勃勃生机。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画面左下方的景物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远处山顶与近处枝权之上有未融化的积雪零星点缀。由于经过近九百年的氧化,绢已发黄、变暗,使得用蛤粉点染的白雪历久弥新、晶莹璀璨。画面右下角为细波荡漾的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3]

传世作品

《溪山清远图》卷,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

《西湖柳艇图》轴,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

《雪堂客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遥岑烟霭图》,藏故宫博物院。

收藏

《雪堂客话图》宋 夏圭 绢本设色 28.2cm×29.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畫面左側署“臣夏圭”三字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