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秧歌 第七章(2)》(张爱玲散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秧歌 第七章(2)》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顾冈可以想像王同志从前是一个含苞待放共产党的时候,在校刊上写的那一类东西。但是他耐心地听着王同志的叙述,说他从前怎样在江西一个小城的报纸上授稿,由投稿而变为副刊的编辑。

冬季水浅,溪流中露出一堆堆的灰色石块,使顾冈联想到城市里修马路的情形。

就在这时候,他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那筑坝的故事。假定这条溪每年都泛滥出来,淹没了两岸的农田,破坏了一部份的农作物,那么,就有一个工程师被派到这里 来筹划对策。他和当地年老的农民会商之下,由老农建议,筑了一个坝,上面有活动的闸门,开关随意。于是就解决了这问题。这故事正可以表现农民的智慧与技术 上的知识的结合。如果这办法是工程师独自一个人想出来的,那么编剧不免要被批评为“耽溺在知识份子自高自大的幻想里。”剧中可能有一个顽固的老农不肯和技 术人员合作,只倚赖他自己过去的经验。他是犯了“经验主义”,结果终于被争取过来了。

已经有过许多影片关于工程师和老工人怎样合作,完成许多奇迹。他们修好一只爆炸了的锅炉;一只车床年代久远不能再用下去了,他们又给它延长了生命;纱厂里 缺少一样重要的零件,以前是从美国输入的,现在无法添置了,他们有办法利用废铁,造出新的来。但是到现在为止,这局面始终限于工厂里,从来没有移用到农村 上。他给新中国的电影又开出了一条新路。这题材至少够拍三五十张影片。

他太兴奋了,竟打破了平日的沉默态度,等王同志的写作生活回忆录稍稍停顿一下,他就岔进去问:“王同志,这附近有水坝没有?”

“水坝?”王同志怔了一怔。“没有——怎么?你要参观水坝?”他突然感到兴趣起来,堆上一脸的笑容,双目灼灼盯着他望着。顾冈看得出来他是起了疑心。

“不,我不过是这么想着,如果这条小河夏天不大,满出来淹坏了庄稼,筑个坝有用没用。”

王同志似乎仍旧有点疑心。“夏天水高一点,可是并不满出来。”

“但是譬如它要是满出来——”顾冈解释着。“我不过这么想着,也许我可以根据这一点,拟出一个故事来。”

“可是——”王同志惊异地望着他。“我不懂你为什么要去造个假的故事。现在这大时代,有那么许多现成的好材料……”现在他终于知道顾冈是哪一等的作家了。 他几乎笑出声来,好容易才忍住了。但是突然有一大群鸭子在上游出现,飞快在顺流而下,快到不可想像。一片“呷呷呷呷”的叫声,就像老年人扁而尖的笑声。这在一刹那间,似乎产生一种错觉,就仿佛是王同志连用最奇妙的腹语术,把他的笑声移植到水面上,“呷呷呷呷”顺流而下。王同志和顾冈两人都觉得有点窘,脸上颜色都变了。[1]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