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维克托·赫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维克托·赫斯
[1]

维克托·赫斯德语:Victor Hess, 1883年6月24日-1964年|12月17日), 奥地利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36年和卡尔·戴维·安德森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2]

1912年8月7日在一次从波希米亚拉贝河畔乌斯季勃兰登堡巴德萨罗夫的气球飞行中赫斯发现了他称之为“高空射线”的宇宙射線。在他的发表中他提到了另一名物理学家1908年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射线,但是没有发表。他自己的发现发表在1912年的《物理学杂志》上[3]。他因發現宇宙射線而獲得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平簡介

维克托·赫斯於1883年出生於奧地利, 他的父親是一名皇家林務員。 1901—1905年他在格拉茨大學讀本科,然後讀研,於1910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4] 他在維也納大學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了很短時間,在那裡他結識了替換方面的最新情況。從1910年至1920年他在新成立的奧地利科學院鐳研究所任斯特芬·邁耶的 助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赫斯領導一個備用軍事醫院的倫琴射線組。

1919年赫斯被任命為格拉茨大學額外教授,之後,他去美國,在美國鐳企業以及美國礦業局工作兩年。他在那裡研究鐳的醫學應用。回到格拉茨後由於缺乏金費他主要研究空中放電。從1931年開始他任因斯布魯克大學教授,領導新成立的影像診斷學研究所。由於一個他已經在維也納就蒙受的放射線損害他不得不在因斯布魯克把一根拇指斷肢,並進行了一次喉結手術。在他的領導下在因斯布魯克建立了一個宇宙線觀測站。

1936年他和卡爾·戴維·安德森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37年他再次受任到卡爾·弗朗岑斯大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