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伦·凯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Keystone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28日 (四) 05:39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伦·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
海伦·凯勒.jpg
患有视障与听障的美国作家,社会运动家及讲师
原图链接
出生 1880年6月27日
美国阿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
逝世 1968年6月1日(1968-06-01)(87岁)
美国康乃狄克州
母校 剑桥女子学校The Cambridge School of Weston
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
父母 Kate Adams Keller

签名 File:Helen keller signature.svg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身心障碍者,美国作家社会运动家及讲师

她一岁七个月时因急性脑炎引致失明失聪,也使她无法说话。

在1887年,藉著她的导师安妮·苏利文对她耐心的教导和关爱,并找到专家使她学会发音,让她学会流畅的表达,才开始与其他人沟通并接受教育。

海伦·凯勒不但学会阅读和说话,还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并于1904年毕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成年后,她继续广泛阅读刻苦学习,成为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的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凯勒致力于残疾人事业,成了某种励志演说家。她是盲人权益的倡导者,和苏利文一起以一种演艺团体的形式在全美巡回演出,与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和哈勃·马克斯(Harpo Marx)等名人成了朋友。四处募捐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水平。她的事迹使她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1]

生平

1892年海伦·凯勒(左),和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
原图链接

海伦·凯勒原为健康的婴儿,但在19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脑充血病,失去了听觉和视觉。长大后运用自创的手语与家庭成员沟通。随著年岁的增长,简单的交流不能满足她,脾气变得暴躁,是个被宠坏的脾气暴烈,任性妄为的小女孩。6岁时,她的父母在家庭医生的协助下,邀请柏金斯启明学校安妮·苏利文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

苏利文老师先了解海伦的脾气躁动的原因:其父母不忍心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样子,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果吃。苏利文纠正父母的不正确行为,并且与海伦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教导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她第一个学会的单字是(water)。其后再教导使用手指点字以及生活礼仪。10岁时她父母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导其说话,她把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形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她第一次连贯说出“天气很温暖”这个句子时,她意识到有一种新的力量,让她从灵魂的枷锁中释放出来,走出了死一般寂静的世界,从此海伦学会说话,经过反复艰苦的锻炼后,在苏利文的陪伴下,海伦走上了演讲台,第一次演讲,海伦站在台上发着抖,用尽全身力气喊出声来,后来听别人说,那声音小得像蚊子。

1896年,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麻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季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研院(Radcliffe College)就读。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这些年来苏利文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会的年会上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著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共访问35个国家。她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分享她的经历。1936年,66岁的苏莉文离世,海伦·凯勒开始独立面对人生。

1968年在家中去世,海伦·凯勒享寿87岁,先前经历多次中风。[2]

感情生活

年轻的海伦·凯勒
原图链接

海伦·凯勒从小相对而言更喜欢接触男性。小时候,如果家里来男宾,她就会问对方“我好看吗?”,她像普通女人一样,曾尝过爱情的甜蜜滋味,但是受到所处时代的局限而未能修成正果。当时的世代,人们普遍认为残疾之人不应该结婚,甚至不能有浪漫的念头。凯勒有时偷偷看爱情小说,只要沙利文发现,就会阻止。[3]

美国作家罗茜·苏丹偶然发现一本海伦·凯勒的传记短短的叙述,记录她大学毕业后生活的自传《中流:我的后半生》,海伦用短短的篇章叙述了她人生中唯一一次爱情的经历。[4]海伦·凯勒在30多岁时爱上一名男子,悄悄订婚,甚至试图冲破老师安妮·苏利文和家人的阻挠与那人私奔,但最终不了了之。

1916年,海伦·凯勒36岁已成名人,为凯勒付出大量心血的安妮·苏利文老师却病倒了。随后,29岁的《波士顿先驱报》记者彼得·费根接替沙利文,给凯勒当助手。费根不久就学会“手指语”,用手指把信件、报纸文章、书的内容写在凯勒的手掌上。两人在密切接触中渐生情愫。费根欣赏凯勒对事业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费根的爱让凯勒的生命揭开新的篇章。

两人私下订立婚约,并向市政厅提出结婚申请,费根怕海伦家人反对,建议暂时保密。然而此时,一名报社记者把此事捅了出去,海伦的母亲拿著报纸怒气冲冲地跑来质问海伦,为何瞒著家人约定结婚?羞愧中的海伦否认了两人的关系。海伦母亲马上解聘费根,并把海伦送回老家,坚决阻断了这段爱情。在当时的社会保守观念使她的爱情之花迅速凋谢。[3][4]

著作

海伦·凯勒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原图链接

21岁时,海伦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处女作品《我的生活》引起世界轰动,在之后的六十多年中,无论工作多忙,她从没放下手中的笔,前后完成了14部著作[2] 。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世人尽知。[5]


评价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评价海伦·凯勒:“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5]

参考资料

  1. 黑暗中舞蹈的海伦·凯勒.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6-06-02   [2019-02-26] (中文). 
  2. 2.0 2.1 了不起的——海伦·凯勒. 乐读网. 2012-06-09   [2019-02-26] (中文). 
  3. 3.0 3.1 海伦·凯勒:曾与助手悄悄订婚并试图一起私奔. 海外网. 2012-08-08 [2019-02-26] (中文). 
  4. 4.0 4.1 海伦·凯勒生命中唯一的爱情——“他的爱宛如太阳的光辉”. 壹读. 2017-05-20 [2019-02-26] (中文). 
  5. 5.0 5.1 孤寂世界的天使--海伦凯勒. 每日头条  . 2016-10-18   [2019-02-2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