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錦承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錦承鐵路,為連接遼寧省錦州市和河北省承德市的鐵路,全長447公里,全線共52個車站。

最初為北寧鐵路錦州經義縣至朝陽的支線。日本占領熱河省後於1933年開始修建朝熱鐵路,即朝陽經承德至古北口與京古鐵路(北平-古北口)接軌,以及葉柏壽至赤峰的支線。1938年熱河鐵路全線通車[1]

簡介

錦承鐵路原名錦古鐵路(錦州-古北口)。1945年承德至古北口段鐵路拆除,故改名。

由錦州向北經義縣向西到朝陽。經建平(葉柏壽),到河北省承德,全程437公里。並與北票支線相連。原是日帝為侵略我國華北而倉促修築的,質量較差。該線在遼西丘陵地帶及河北北部山區運行。解放後對該線進行了改造,運輸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全線成為東北與關內有聯繫的重要通道。運輸以煤炭、糧食為主,主要向瀋陽鞍山輸送。

2018年8月5日,錦承鐵路線擴能改造工程艾樹溝隧道順利貫通。

歷史

錦承線的歷史可追溯至京奉鐵路錦州至朝陽支線的計劃

1921年4月:錦州至北票之間開始修建。

1924年12月:建成通車,而定名了錦朝鐵路

1933年2月:錦朝鐵路金嶺寺(今北票南)至凌源開始修建。

1933年10月:凌源至平泉之間開始修建。

1934年4月28日:平泉至承德之間開始修建。

1934年5月:建成及開始試運(坂凌鐵路)。

1934年12月:坂凌鐵路正式通車及金嶺寺至北票至間改名為北票鐵路。

1935年1月:建成及開始試運(凌泉鐵路)

1935年9月:凌泉鐵路正式通車。

1935年葉赤鐵路通車。線路自錦承線上的葉柏壽(今建平)向西北引出,經沙海、天義(寧城縣)、過老哈河後轉向北,過元寶山後,折而西向,過紅廟子達赤峰,全長147公里。共有車站17個。

1936年3月10日:建成及開始試運(泉承鐵路

1936年6月16日:泉承鐵路正式通車及坂凌,凌泉及泉承鐵路一共改名為錦承鐵路。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為打通第二條華北通往東北的鐵路通道,開始修築承德至古北口的鐵路,錦承線便改稱為錦古線。此線自錦州至古北口共長542公里,1938年11月1日全線通車。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共產黨為了切斷國民黨的運輸及補給,拆除了古北口-承德鐵路。1949年後承德以西只修復至灤河鎮(現為承鋼鐵路專用線)。

1953年,開始勘測京承鐵路。承德-古北口的老線因此段超大坡道以及拉海嶺連續四段之字形折返線的低效率,以及為開發鷹手營子、壽王墳礦區,懷柔至承德段另擇經過牆子路出長城的新線,自古北口經拉海嶺至灤河鎮的鐵路便徹底廢棄[2]

視頻

錦承鐵路 相關視頻

錦承鐵路,浩然正氣
遼寧 錦承鐵路擴能改造 運能提高一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