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龙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镰龙类(Drepanosauromorpha)是群史前爬行动物,属于双孔亚纲,生存于三叠纪晚期,约2亿3700万-2亿100万年前。
镰龙类是群高度适应树栖生活的爬行动物,各属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抓握四肢,以及能卷握的尾巴,其中的高尾龙则可能是水生动物。镰龙类的化石已发现于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纽泽西州、英格兰、以及义大利北部。
镰龙类的模式属是镰龙(Drepanosaurus),名称意为“镰刀蜥蜴”,意指镰龙的大幅弯曲第二指爪。
叙述
镰龙类具有三角形的颅骨,外型类似鸟类。某些属的嘴部无齿、呈尖状,貌似鸟类的喙,例如高尾龙。一度被误认是最早鸟类的原鸟,其化石可能是个嵌合体,其颅骨可能来自于镰龙类[1]。
镰龙类是群高度适合树栖生活的爬行动物,外表类似现代变色龙。
多数镰龙类的肩膀处脊椎愈合,形成明显突起的背部前段,这可能是颈部肌肉的附著点,允许头颈部做出快速的动作,以捕食昆虫。在镰龙类的五根手指中,前两指可独自运作,做出与其馀三指相对应的动作(如同人类的拇指与其馀四指),使它们可以抓握树枝。巨爪蜥的某些标本,脚掌具有可抓握脚趾,类似灵长类;因为并非全部标本都具有这种关节,因此被认为是种两性异形特征。
大部分镰龙类具有可缠握能力的扁平尾巴,某些物种的最后数节尾椎愈合,形成奇特的钩状物。镰龙类的尾巴高而扁窄,类似蝾螈与鳄鱼,因此某些研究人员推测它们其实是水生动物,而非树栖动物。在2004年,森特反对这个假设。而Colbert与Olsen在研究高尾龙时,认为高尾龙应该是水生动物,而其他镰龙类则是树栖动物。高尾龙的尾巴高而窄扁,不具有缠握能力[2]。
参考文献
- ↑ Renesto, S. (2000). "Bird-like head on a chameleon body: new specimens of the enigmatic diapsid reptile Megalancosaurus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northern Italy." Rivista Italiana di Paleontologia e Stratigrafia, 106: 157–180. Abstract
- ↑ Colbert, E. H., and Olsen, P. E. (2001). "A new and unusual aquatic reptile from the Lockatong Formation of New Jersey (Late Triassic, Newark Supergroup)."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3334: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