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郑衍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衍芬(1893年—1979年),物理学家教育家。系统测量和分析了厚靶产生的X射线连续谱的偏振度。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和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物理学和科技人才,特别是对四川省物理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个人简介

郑衍芬,号涵清,1893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现属宁波市)。9岁丧母,因其父在邻县余姚工作,由长兄及叔母照顾。1905年入慈溪县中城小学读书,两年后升入慈湖中学。1910年转学到宁波中学。1913年春入苏州江苏医专预科。因病休学半年后于1914年春转到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后回中城小学任教一年。1915年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19年毕业。由于成绩优秀留校任助教,后升任讲师。1925年8月到河南开封中州大学物理系任教员。1926年2月回宁波省立第四中学任教员兼教务主任。同年8月应聘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员。他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学生做光学实验,并和叶企孙教授合编《初等物理实验》,于1929年9月初出版,1930年后曾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公开出售。该书是为入清华大学的学生补高中物理课而编写的教材,其“材料之选择分配力求实用与均匀,文字之确实明显,尤使读者易解其义”。书中共有40个实验,采用的仪器简单价廉,并可以自制。每个实验画有表格,供学生做实验后填入记录。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在空白处书写答案。这一教材将实验讲义和实验报告结合在一起,很使读者方便实用。

研究详情

对X射线连续谱的偏振度进行研究

1929年8月郑衍芬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研究院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厚靶产生的X射线的偏振》。其主要内容发表在1934年8月的《物理评论》上。他采用90°散射法和双金属(Nb和Mo、Rh和Pd、Ta和W)箔滤波器,对钨、铜、铝靶电压在20—100千伏时产生的不同波长的X射线连续谱的偏振度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关于连续谱偏振度随电压降低而增大和连续谱偏振度随波长减小而增大的关系。

此外,还定量地证明:(1)从上述三种靶产生的连续谱外推到短波极限时,偏振度都接近100%;(2)波长一定时,低原子序数靶产生的X射线偏振度高。该文澄清了当时关于X射线偏振实验的一些分歧,对X射线谱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4年7月郑衍芬回国,到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一年后到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任中英庚款讲座教授兼物理系主任,同时兼任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直至1938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