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貿易(英語: trading ),是指商業個體之間的貨品或服務互換,並且經常牽涉貨幣交易。一個容許貿易的系統或網絡稱為「市場」。

以物易物是最原始的貿易形式,後來發展出以某種中介商品作為一場貿易的媒介,這類型中介商品稱為「貨幣」。貨幣的出現簡化了貿易程序,從而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只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產某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目錄

簡史

西漢時張騫和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 )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

明初需要大量匹。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撒馬兒罕駙馬帖木兒遣回回滿剌哈非思等來朝貢馬十五匹、駝二隻。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撒馬兒罕回回舍怯兒阿里義等以馬六百七十匹抵涼州互市。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兒遣酋長迭力必失等來朝貢馬三百匹。

建文四年(1402年)九月壬辰,陝西行都司奏:「回回可古思於寧夏市馬,請官市之,以資邊用」[1]永樂元年十一月,兀良哈頭目哈兒兀歹遣部屬脫古思等貢馬,詔「命禮部賜鈔幣襲衣並償其馬直,上馬每匹鈔五十錠,中馬四十錠,下馬三十錠;每匹仍與彩幣表里一」。

發展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貿易標的從實在延伸到虛擬,市場從有形拓展到無形,不斷豐富和進步。

萬變不離其宗,貿易的核心是交換。

交換,是交貨與付款兩對立流程的統一。在自由平等的正常主體之間,交換遵循的原則是等價和同步。同步交換,就是交貨與付款互為條件,是等價交換的保證。

交換過程分為交換協議階段和標的轉移階段。標的包含商品、服務、勞務、技術信息等。交換協議是雙方對立主體對標的達成一個彼此能夠接受和認同的所謂等價的值。標的所有權的轉移是以對價的同步互動為條件,所以交換是在動態過程中實現的。

在實際操作中,對於現成標的的面對面交易,同步交換容易實現;但許多情況下由於交易標的的流轉驗收(如商品貨物的流動、服務勞務的轉化)需要過程,貨物流和資金流的異步和分離的矛盾不可避免,同步交換往往是不現實的。

而異步交換,先收受對價的一方容易違背道德和協議,破壞等價交換原則,故先支付對價的一方往往會受制於人,自陷被動、弱勢的境地,承擔風險。異步交換必須附加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交換才能順利完成。虛擬的信用是不確定因素,必須通過實在的保障使之成為確定因素。同步交換,則可以規避不等價交換的風險。

作為交換中兩對立流程之一的付款,受條件及方法所限,現行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簡單的即時性直接付轉,一步支付。比如國內的結算方式,按不同標準有不同分類,這裡按結算形式,分為鈔票結算、票據結算(包括支票、本票、銀行匯票、承兌匯票[2])、匯轉結算(包括電匯、網上支付)。以上除了承兌匯票屬於期票結算,其餘都可視為現金結算。其中鈔票結算和票據結算適配當面現貨交易,可實現同步交換(支票屬個體信用存在空頭等因素的惡意退票風險,導致異步交換); 匯轉結算適配隔面現貨交易,對於隔面或期貨交易,若無信用保障和法律支持,即時性一步支付導致異步交換容易引發非等價交換風險。現實中買方先付款後不能按時按質按量收穫標的,賣方先交貨後不能按時如數收到價款,被拖延、折扣或拒付等引發經濟糾紛的事件時有發生。

相比之下,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中的信用證結算則注重遵循同步交換的原則,體現了過程化分步支付的理念,有效防範了支付風險。

綜合而言,為確保等價交換要遵循同步交換的原則,防範異步交換風險。對當面現貨貿易,適配即時性一步支付方式;對隔面或期貨貿易,適配過程化分布支付方式。

貿易出現的原因眾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只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產某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視頻

貿易相關視頻

貿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行業
貿易公司主要是做什麼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