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野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藏野驢[1](學名:Equus kiang;Equus kiang)是大型馬科哺乳動物。
分布
西藏野驢分佈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7000公尺的地區,原產於青藏高原,分布於我國西部、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
外形特徵
西藏野驢是所有野生驢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平均肩高為140公分,體長超過2公尺,體重250-400公斤,四肢較粗、蹄較窄而高,可以說是"高頭駿驢",因此在當地人們常常把它們叫做"野馬"。 西藏野驢是青藏高原大型草食動物,體形與蒙古野驢、騾相似,耳尖、背部脊線、鬃毛和尾尖較深,吻端上方、頸下、胸部、腹部、四肢等處為乳白色,與軀幹兩側顏色界線分明。一般而言夏毛較深,冬毛較淡,幼體毛色較深,呈沙土黃色,絨毛很長,第二年夏天換毛後毛色似成體。 牠們與波斯野驢(或亞洲野驢,E. hemionus)有著親緣關係,有些分類學家將牠歸為波斯野驢的一個亞種。
習性
西藏野驢極耐乾旱,可以數日不飲水。它們的聽覺、嗅覺、視覺均很靈敏,能察覺距離自己數百米外的情況。若發現有人接近或敵害襲擊,先是靜靜地抬頭觀望,凝視片刻,然後揚蹄疾跑。跑出一段距離後,覺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觀望,然後再跑。總是跑跑、停停、看看後再跑。好集群生活,擅長奔跑,警惕性高。喜歡吃茅草、苔草和蒿類。
西藏野驢有隨季節短距離遷移的習性。平時活動很有規律,清晨到水源處飲水,白天在草場上採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處過夜。每天要遊盪好幾十公里的路程。在野驢經常活動的地方,未受到驚擾的西藏野驢移動時喜歡排成一路縱隊,魚貫而行。在草場、水源附近,經常沿著固定路線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驢徑"。驢徑寬約20厘米,縱橫交錯地伸向各處。
聰明的西藏野驢在乾旱缺水的時候,會在河灣處選擇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它們用蹄在沙灘上刨出深半米左右的大水坑,當地牧民稱為"驢井"。
繁殖
西藏野驢每年的8-9月份進入繁殖交配期,每年的7-12月份為繁殖季節。雌性每胎產1仔,幼仔出生時體重可達35公斤,3-4歲性成熟,野生西藏野驢壽命20歲左右。西藏野驢對幼仔照顧得很周到,曾看到一群野驢過河時,一隻小驢爬不上河岸,兩隻大野驢將它架在中間,用肩把小野驢推上岸的有趣行為。
保護
過去,西藏野驢生活在偏僻邊遠、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區,受到天然保護。但近些年來,一些地區由於人類過度放牧而造成食物極度貧乏,或因人類淘金等活動的干擾,違法偷獵的現象也時有發生,西藏野驢的種群數量在不斷下降。
為了保護這一物種,《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他列為第Ⅱ類受保護的動物,中國政府也將其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
亞種
西藏野驢共有三個亞種:
- 西部亞種 Equus kiang kiang
- 東部亞種 Equus kiang holdereri
- 南部亞種 Equus kiang polyo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