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斯集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斯集團
圖片來自automat-project

Volkswagen Group大眾集團,或作福斯集團)是世界最大的三家汽車製造商之一,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

公司成立於1937年,最早是由納粹德國政府出資的國有企業,以出產甲殼蟲汽車而聞名。在二戰結束後,英軍接管了公司的汽車工廠,並在戰後的艱難歲月裏繼續出產甲殼蟲汽車。1949年英國政府將大眾公司交還給德國聯邦政府與地方邦政府,合資為國營企業

歷史

1937年-1945年

1937年3月28日,德意志勞工陣線成立了大眾公司的前身「德國國民汽車籌備公司」,目的是為了生產保時捷60型即後來的大眾1型汽車,也就是俗稱的大眾甲殼蟲。該車由費迪南德·波爾舍的公司設計,大眾公司則得到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支持[1]。1938年9月16日,公司更名為大眾公司。

位於法勒斯萊本的工廠建成不久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工廠的主要產品改為軍用的保時捷82型汽車和水陸兩棲保時捷166型汽車。僅有少量的保時捷60型汽車在此期間被生產出來。法勒斯萊本工廠還生產V-1飛彈,因此也成為了盟軍的主要轟炸目標。工廠的大多數工人是來自東歐的勞奴。

1945年-1970年

戰後,1945年6月,英國皇家陸軍電氣機械工程團少校伊萬·赫斯特<接管了被炸毀的工廠並重啟生產,以期待工廠成為戰爭賠款的一部分。然而,沒有英國汽車商對此感興趣。1948年,英國人將大眾贈予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但福特副總載歐內斯特·R·布里奇認為它一文不值。隨後,布里奇宣稱考慮將德國福特公司與大眾合併,但由於戰後大眾的所有權混亂,以至於不知道與誰進行談判。作為戰後德國工業計劃的一部分,包括大眾在內的大部分德國工業將被拆除,全國汽車產量被控制在不超過1936年產量的10%。

大眾因為給英國陸軍生產汽車而逃過一劫。1948年,英國政府將公司移交給德國政府,前歐寶公司主管海因里希·諾德霍夫接掌大眾。德國政府日後在股市陸續賣出福斯汽車的股票,但制定了「福斯汽車法」,規定福斯汽車股東會的決議必須有八成股權同意,而德國下薩克森邦邦政府擁有百分之20.2的福斯汽車股權,實際上擁有股東會決議的否決權,因此德國政府依然控制福斯汽車的營運。

由於工廠重建和戰後原料短缺,60型汽車(後更名為1型)的生產一直恢復緩慢,但到1950年代和1960年代,生產速度快速增長。大眾開始在1型汽車(大眾甲殼蟲)的平台上推出新款汽車,包括1950年的大眾2型、1955年的大眾卡曼吉亞、1961年的大眾3型、1968年的大眾4型和1969年的大眾181型。許多車款仍以金龜車(1型汽車)的機械為基礎來開發,直到1970年推出首款前輪驅動車。

1965年1月1日,大眾從戴姆勒-奔馳公司手中收購了汽車聯盟公司。新公司繼續生產奧迪系列的戰後第一款汽車:奧迪F103[2]。1969年8月26日,另一家德國汽車製造商NSU汽車廠併入汽車聯盟公司,新公司名為奧迪NSU汽車聯盟公司(1985年更名為奧迪公司)。

1970年至2000年

1982年9月30日,大眾與西班牙汽車製造商西雅特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成為跨出德國的第一步<。1986年6月18日,大眾收購了西雅特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家非德國子公司。12月23日,大眾又將持有股份增至百分之七十五。1990年,大眾完全收購西雅特,使其成為全資子公司。

1991年3月28日,大眾與捷克斯洛伐克斯柯達汽車公司簽署合資協議,獲得後者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並分別在1994年和1995年將股份增至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七十。

1998年,三個著名品牌加入大眾:賓利蘭博基尼布加迪

2000年至今

2000年5月30日,斯柯達成為大眾的全資子公司。

2002年至2007年,大眾集團重新構建了兩大業務部門[3]:奧迪品牌組多專注於運動領域,旗下包括奧迪、西雅特和蘭博基尼;大眾品牌組則更專注於經典領域,旗下包括大眾、斯柯達、賓利和布佳迪。2007年歐盟判決「福斯汽車法」違反歐盟憲法而無效。

2009年10月24日,有消息稱大眾集團有意收購其長期合作夥伴威廉·卡曼公司。11月,大眾監理會同意收購卡曼公司,並計劃於2012年重啟後者在奧斯納布呂克工廠的卡車生產。

2009年年初,保時捷控股公司(Porsche SE)收購福斯汽車超過半數的股權,但金融海嘯讓保時捷控股公司也出現資金不足的問題,12月,保時捷控股公司把旗下保時捷汽車公司(Porsche AG)的百分之四十九點九的股份賣給福斯汽車,邁出與其合建汽車集團的第一步。

2012年7月4日,大眾宣布收購保時捷汽車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但保時捷控股公司已擁有福斯汽車集團公司(VW AG)過半數股權。2013年歐盟法庭宣判"福斯汽車法"中規定福斯汽車股東會決議須有八成股權同意的規定無效,保時捷控股公司正式控制了福斯汽車集團公司,保時捷控股公司中保時捷家族擁有半數股權,但卻有百分之百的股東投票權,保時捷家族因此在實際上控制了福斯汽車集團。不過保時捷控股公司並未擁有百分之75的福斯汽車集團股權,所以福斯汽車集團的營收不列入保時捷控股公司的營收。

2010年1月15日,大眾集團宣布收購鈴木公司百分之十九點九的股份,而鈴木則持有大眾百分之一點四九的股份。2011年,鈴木向倫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大眾歸還其百分之十九點九的股份。

2010年5月25日,大眾集團通過其子公司蘭博基尼控股公司收購了意大利設計-喬治亞羅公司百分之九十點一的股份。

排放醜聞

2015年9月18日,美國環保署表示德國福斯集團(Volkswagen AG)坦承2009年來在美國廢氣檢驗時作弊,在美國銷售的柴油車中裝設的軟體只有在接受官方測試時,才會全面啟動廢氣排放控制,車輛實際行駛時,會排放超標10到40倍於法定標準的廢氣。受影響的車輛近50萬輛,福斯可能因此招致180億美元罰款。21日股價最深重挫23%,跌幅六年最深,一天內市值蒸發154億歐元(174億美元)。時任CEO馬丁·文德恩引咎辭職。

2018年6月18日,慕尼黑檢察官以奧迪全球CEO魯伯特·施泰德「試圖妨礙檢方對大眾柴油尾氣排放造假的進一步調查」為由將其逮捕。

大眾汽車在臺灣

臺灣

1963年,臺灣的永業集團取得福斯的代理權,正式進入臺灣市場。自1994年起,慶眾汽車開始在臺生產的T4箱型車直至2004年停產。1999年福斯收回永業之臺灣代理權,2000年轉交由臺鳳汽車、太古汽車代理。2015年1月1日起由母公司收回代理權,設立直營的臺灣福斯汽車,原總代理太古標達汽車轉型為臺灣福斯汽車的經銷商[4]

大眾汽車股份公司與中國大陸

1985年3月,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宣布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與中方合資組建上海大眾,大眾汽車股份公司控股50%,也成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汽車企業,直到今天上海大眾生產的桑塔納轎車依然占據中國汽車市場的最大份額。

參考文獻

  1. Nelson, Walter. Small Wonder. Little, Brown & Company. 1967: 333. 
  2. Manfred Grieger, Ulrike Gutzmann, Dirk Schlinkert (編). Volkswagen Chronicle (PDF). Historical Notes 7. Volkswagen AG. 2008 [21 December 2009]. ISBN 978-3-935112-1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12-16). 
  3. Volkswagen's branding plan takes shape[失效連結]
  4. Volkswagen Taiwan台灣福斯汽車正式營運[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