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椿白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椿白皮

椿白皮Cortex toonaeSinensis又名香椿皮,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根皮的韌皮部,氣微,苦澀,涼。主要分布在陝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地,含川糠素甾醇鞣質化學成份。即可外用,也可內服。具有除熱,燥濕,澀腸,止血,殺蟲的作用。[1]

功用主治

除熱,燥濕,澀腸,止血,殺蟲。治久瀉,久痢,腸風便血,崩漏帶下,遣精,白濁,疳積[註 1],蛔蟲,瘡痹。[2]  

  1. 雷公炮炙論》:利溺澀。[3]
  2. 唐本草》:主甘匿。
  3. 孟詵:女子血崩及產後血不止,月信來多,亦止赤帶下;療小兒疳痢。
  4. 醫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濕,去血中濕熱。治泄瀉、久痢、腸風,崩、帶,小便赤數。
  5. 分類草藥性》:治下血,吐血;發表散寒,攻小兒痘疹。
  6. 中國藥植圖鑑》:治痔瘡,跌打損傷,接骨,消傷腫痛。
  7. 四川常用中草藥》:能發表,透麻疹。椿皮煎劑對福氏、宋內氏痢疾桿菌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選方簡介

  1. 治休息痢,晝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撮痛,諸藥不效:訶子五錢(去核梢),椿根白皮一兩,母丁香三十個。上為細末,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飯湯入少許送下,五更,三日三服。(《脾胃論》訶黎勒丸)
  2. 治濕氣下痢,大便血,白帶,去脾胃陳積之疾:椿根皮四兩,滑石二兩。上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白湯下一百丸。(《丹溪心法》)  
  3. 治小兒疳痢,渴瘦:椿木根(干,末之)、粟米(春粉),以和作丸,服五丸至七丸、十丸,以瘥為度。 (《廣濟方》)  
  4. 治髒毒,赤白痢:香椿(淨洗刷,剝取皮,日干)為末,飲下-錢。(《經驗方》)
  5. 治淋濁,白帶:椿根白皮二兩。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6. 治腹中痞塊:香椿白皮二斤(切碎)。入鍋內煎水,去渣熬成膏,攤布上,先以姜擦去腹皮垢膩,以火烘熱藥,貼痞塊上,其初微痛,半日後即不痛,俟其自落。或加麝香少許,貼後,周圍破爛出水。(《嶺南採藥錄》)  
  7. 治胃潰瘍出血:椿芽木皮燒存性、金銀花藤八錢。水煎服。(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8.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香椿樹根皮六錢。水煎服。(徐州市《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6米。樹皮赭褐色,成片狀剝落;小枝幼時具柔毛。雙數羽狀複葉互生,長25~50厘米,有特殊氣味;具小葉10~22,對生或近對生,具短柄;長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8~15厘米,基部偏斜,圓或闊楔形,先端尖,全緣或有稀疏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色淡,葉脈或脈間有長束毛;葉柄紅色,基部肥大。圓錐花序頂生;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狀橢圓形;退化雄蕊5,與5枚發育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盤遠較子房為短。蒴果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厘米,頂端開裂為5瓣。種子橢圓形有翅。花期5~6月。果期9月。

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乾燥根皮為塊狀或長卷形, 厚薄不一。 外表面為紅棕色, 內表面有毛須。質輕鬆, 斷面纖維性。 氣微, 味淡。乾燥樹皮呈長片狀。外表面紅棕色裂片狀, 有順紋及裂隙, 內表面黃棕色 , 有細 皺紋。質堅硬 , 斷面顯著纖維性。稍有香氣 , 味淡。

鑑別

性狀鑑別本品呈半捲筒狀或片狀,厚0.2-0.6cm。外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紋及裂隙,有的可見圓形細小皮孔。內表面棕色,有細縱紋。質堅硬,斷面纖維性,呈層狀。有香氣,味淡。

顯微鑑別樹皮橫切面:木栓層細胞10餘列,呈紅棕色。皮層較薄,由數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組成,內側散有成束的纖維,纖維壁增厚呈層紋狀,微木化。韌皮部較寬,韌皮纖維數個成束,斷續排列成環狀,壁略呈層紋狀增厚,木化;射線寬2-5列細胞。皮層和韌皮部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簇晶。

粉末特徵淡紅棕色。

  1. 纖維甚多,直徑10-40μm,壁厚,有的呈波浪形,木化;孔溝明顯,層紋有的明顯,有的與草酸鈣方晶、簇晶形成晶纖維。
  2. 草酸鈣方晶,直徑5-35μm。
  3. 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5-37μm,存在於薄壁細胞內或散在。有的薄壁細胞內含點狀紅棕色物質。

注釋

  1. 「疳積」:疳疾,指小兒脾胃虛弱,運化失常,以致乾枯羸瘦的疾患。由多種慢性疾患引起,臨床以面黃肌瘦、頭皮光急,毛髮稀疏枯焦、腮縮鼻干,唇白,瞼爛,脊聳體黃,咬甲斗牙,焦渴,嗜異、腹部膨隆、精神萎靡為特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