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拓跋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勰
 北魏宗室大臣、政治家、诗人

字 号 :字彦和

别 名 :拓跋勰

民 族 :鲜卑

官 职 :骠骑大将军等

封 爵 :彭城王

谥 号 :武宣王—文穆皇帝

庙 号 :肃祖

出 生 地 :平城

出生时间 :473年

去世时间 :508年

主要成就 :辅佐朝政,颇有令名

元勰(473年—508年),字彦和,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政治家、诗人,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 [1]

  • 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拜征西大将军,迁中书令,封彭城王,深得孝文帝信任,官至尚书、侍中。
  • 孝文帝驾崩后,辅佐宣武帝元恪,封骠骑大将军。忠心耿耿,举国爱戴,备受好评,受到宣武帝猜疑。
  • 永平元年(508年),在宣武帝默许下,为国舅高肇所害,时年三十六,追赠使持节、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司徒公,谥号武宣。 [2]
  • 建义元年,其子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追谥文穆皇帝,庙号肃祖。

人物生平

元勰(473-508年),字彦和,北魏宗室、重臣、文人,杰出的政治家。献文帝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

一生勤奋学习,知识渊博,品行端正,清正廉洁,对国“忠”、对父母“孝”、对百姓“仁”、对兄长“悌”、对友人“义”。

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后为中书令,改封彭城王。尝侍孝文帝游金墉城,帝命群臣赋诗,亲为元勰诗改一字。后从孝文帝之平城次于上党铜鞮山,应诏作《问松林》一首。及孝文帝征伐沔北,令勰为露布,颇类帝手笔。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为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孝文帝将卒,元勰内侍医药,外总军国之务。孝文帝逝世后,他坚决执行遗诏,拥立宣武帝登基,为稳定北魏政局立了大功。

宣武帝即位,欲以元勰为宰辅,勰屡求退,乃以为骠骑大将军,开府,定州刺史。抵制外戚擅权,不为宣武帝所理解。后北海王元详、于忠等颇间之,宣武帝遂解元勰权柄,元勰被谗,作《蝇赋》以见志。

永平元年九月,为高肇所诬,遂以毒酒杀之。后来,其子元子攸当上皇帝,尊追他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3]

人物贡献

元勰是北魏历史上杰出的年轻政治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对推动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少年英才

  • 众所周知,孝文帝的那次汉化大改革,推进了北方的社会进步和民族一次大融合。这其中受到了本族亲贵很大的阻挠,但是还是有极少数皇族中人的支持,最有代表的就是孝文帝的叔叔任城王拓跋澄和孝文帝的六弟彭城王拓跋勰。他们两个一个是改革初期的大功臣,一个则是孝文帝后期倚重的股肱之臣。拓跋勰对改革十分热衷,那一年他仅24岁,风华正茂,也对改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孝文帝也渐渐开始注重他这个幼弟。拓跋勰逐渐在政治上显现出超群的才华,在南伐战场上也是屡建奇功。孝文帝对他也是越发倚重。

密助迁都

  • 支持孝文帝迁都改革的进取派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的弟弟中书令拓跋勰、汉族官僚李冲积极向孝文帝献策,经过密谋,决定借南征萧齐政权为名,就势迁都洛阳。
  • 支持孝文帝迁都改革的进取派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的弟弟中书令拓跋勰、汉族官僚李冲积极向孝文帝献策,经过密谋,决定借南征萧齐政权为名,就势迁都洛阳。
  • 当年九月,新都在西晋洛阳城旧址基础上建成,它虽然是后来北魏洛京之内城,但规模不小于西晋洛阳城。它东西九里,南北六里;帝王宫殿气势恢宏,中央衙署沿道排列。
  • 伴随着洛京的建成,北魏孝文帝由金墉城迁入新都宫城。平城六官文武官员也迁来洛京,在中央衙署各就其位。至此,酝酿已久的北魏迁都计划终于实现。

人物作品

元勰的诗则模仿由南朝入北的王肃的诗。这些诗在艺术上不算很成熟,却偏于慷慨悲凉,与南朝诗有所不同。《魏书·文苑传》说到北魏自元宏以后,“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因为文学长期衰落之后,虽经统治者的提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许多有较高成就的诗人。

《魏书》本传:“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其书《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蝇赋》亦已佚。

问松林

问松林,松林经几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註 1]

人物评价

  • 高肇在杀元勰之前已经是丑态毕露,排挤汉臣王肃和任城王拓跋澄,杀害拓跋勰的兄弟咸阳王和北海王,他们可都是孝文帝遗诏上钦赐的辅政大臣。虽然两个亲王本身也有过错,但是高肇妄想一手遮天,控制少年皇帝以满足自己暴涨的权力欲望的行径,已经暴露无遗,今后肯定会有害于国家。以拓跋勰敏锐的政治眼光难道会觉察不到?他为什么不先发制人以手诏拿下那个祸国殃民的外戚,而是一忍再忍地让他为所欲为,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葬送掉……
  • 史家将他的冤死归因于,他自己功高震主却未遇到一位有道明君。以他的才华足可以继承和完成孝文帝的改革之路和一统南北河山的遗愿,但是他却没有,一直到死都是在少年皇帝和外戚的压制下郁郁而活,只是在国家安全遭到威胁的时候平定了几次叛乱而已,他固守着对兄长的尊重和愚忠,空持了一道手诏而放任奸佞小人危害国家——他不肯诛杀高肇是为了考虑少年皇帝的尊严,心想高肇只要不谋反便可不治罪。只是惋惜他一身的才华与抱负,悲哀他的英年早逝!

史料记载

  • 《北史 卷十九 列传第七》
  • 《魏书 卷二十一下 列传第九下•献文六王》

相关视频

  • 孝文帝临终,元勰:我功高震主,退位让贤吧!但最终没逃脱命运

注释

  1. 此诗奉兄长孝文帝之命,十步作成。据考作于太和二十一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