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西桂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桂林是世界著名風景遊覽城市、萬年智慧聖地,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對外開放國際旅遊城市、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和國際旅遊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6區10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0餘萬,城鎮人口247.34萬人,城鎮化率55%。

桂林地處中國華南,湘桂走廊南端,是中央軍委桂林聯勤保障中心駐地、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中國旅遊業態風向標,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永久舉辦地,是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與東盟自由貿易區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桂林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歷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1201年,著名詩人王正功賦詩「桂林山水甲天下」。擁有世界自然遺產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遺產靈渠,甑皮岩是桂林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萬年智慧」的歷史文化名片,甑皮岩發現的陶雛器填補世界陶器起源空白,是中國制陶技術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桂林是廣西重要高校集聚區,擁有廣西師範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醫學院、陸軍特種作戰學院等16所高校。ESI學科1%入選高校4所,入選高校位居廣西第一,第四輪學科評估32個學科入選。

2012年1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把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2020年將桂林發展為世界一流國際旅遊城市。2020年7月,世界漂流世錦賽將在桂林舉行。

歷史沿革

桂林國際旅遊勝地

桂林是具有萬年歷史的人類智慧聖地,桂林歷史可上溯到距今12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在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這裡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桂林屬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嶺南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後,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桂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地位越來越突顯。「桂林」之名,始於秦代,桂林郡因當地盛產玉桂而成名,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桂林風景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改屬始安侯國。三國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南朝改為桂州。 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屬靜江節度。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

肅宗至德六年(756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西道治邕州。

五代十國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

桂林灕江

元時,改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故桂林在南宋、元時期又稱為「靜江」。明朝,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藩國桂林。明洪武五年(公元372年)修建府第,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靜江府為桂林府,布政使司、府、縣三級地方政權的治所仍置於桂林。

清代沿明舊制,桂林仍是廣西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占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民國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轄桂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縣、臨桂縣分別劃歸桂林市管轄。城區和郊區。

1996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實施部分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併,組建新的桂林市。

行政區劃

桂林市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縣、臨桂縣分別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0年2月3日,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

1995年起資源縣為自治縣待遇縣。

1996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實施部分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併,組建新的桂林市。

2013年《國務院關於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調整桂林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臨桂縣,設立桂林市臨桂區;同意桂林市人民政府駐地由現址象山區五美路16號,搬遷至臨桂區西城中路69號。

2018年8月17日,根據民政部的相關批覆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發出《關於撤銷荔浦縣設立縣級荔浦市的通知》,撤銷荔浦縣,設立縣級荔浦市,以原荔浦縣的行政區域為荔浦市的行政區域,荔浦人民政府駐荔浦鎮濱江6號。荔浦市由自治區直轄,桂林市代管。

桂林陽朔

截至2019年底,桂林市轄秀峰、疊彩、象山、七星、雁山、臨桂6個區,1個荔浦縣級市,及陽朔靈川全州興安永福灌陽龍勝資源平樂、恭城10個縣(自治縣)。區縣下轄13個街道辦事處,86個鎮、48個鄉其中有15個民族鄉,23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654個村民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駐臨桂區。[1]

桂林市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桂林市位於南嶺山系西南部,地處湘桂走廊南端,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東經109°36′50″—111°29′30″,北緯24°15′23″—26°23′30″,境域南北長236公里、東西寬189公里。北部及東北部與湖南省交界,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接壤,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及來賓市毗鄰,西部及西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相接,總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866.36平方公里),占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的11.74%。

地形地貌

桂林風景

桂林市位於南嶺山系西南部、桂林—陽朔岩溶盆地北端中部,處在「湘桂夾道」中。地形為西部、北部及東南部高,中部較低。以中山或低中山地形為主,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越城嶺主峰貓兒山海拔2141.5米,稱華南第一峰。平樂縣海拔低至97米。山峰與盆地間的相對高差為600~1600米,坡度20°~45°。市區東西兩側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標高300~600米,相對高差200~300米;南北兩端為低緩的丘陵。崗壟丘地形,海拔標高160~200米,相對高差10~20米,中部為典型的岩溶地貌,峰奇水美,呈現為岩溶峰林及地勢開闊平坦的孤峰平原和河谷階地,地面海拔標高150~160米,峰頂標高200~300米。

氣候

桂林陽朔西街

桂林地處低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唐代詩人杜甫以「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讚譽桂林的氣候。桂林三冬少雪,四季常花,(1981—2010年)年平均氣溫接近19.1攝氏度。7、8兩月最熱,平均氣溫為28攝氏度左右,1、2兩月最冷,平均氣溫為9攝氏度左右,最低氣溫偶爾降到0攝氏度以下,年平均降水日數166天,連續降水最長日數30天,年平均降雨量1887.6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6%。全年風向以偏北風為主,平均風速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47.1小時,平均氣壓為995.1百帕。

水文

桂林文旅小鎮

桂林市處於西江支流的桂江流域,集雨面積19288平方公里。桂江上游的灕江和湘江有運河(靈渠)溝通。境內灕江流域面積12565平方公里,幹流長295.27千米,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28.9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08.9立方米/秒。桂江下游馬江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75億立方米;汛期流量為145.2億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81%;平均含沙量為0.13千克/立方米,侵蝕模數為129噸/平方公里。灕江自北向南蜿蜒流淌,其主要支流有桃花江、小東江、南溪河、良豐河(相思江)、寧遠河。長江水系的支流分布在市東北部的資源縣,在區內流域面積8283平方公里,占廣西總面積的3.5%。在流域面積內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條,總徑流量為93.1億立方米,占全區總徑流量的5%,徑流深1124毫米;主要河流有湘江和資水,流入湖南的洞庭湖,歸流長江。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桂林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發現可利用礦產48種,其中查明有一定資源儲量並開發利用的礦產40種。在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有17種位居全區前列。其中,滑石礦質量居世界前列,探明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鉛鋅、鈮鉭花崗岩石灰岩大理岩重晶石礦泉水等資源前景較好;滑石大理岩花崗岩石灰岩、螢石、礦泉水及雞血石等具有較大開發潛力。

動物資源

桂林一院兩館

桂林市境內野生動物繁多,陸棲脊椎野生動物約545種,其中兩棲類36種,爬行類58種,鳥類375種,獸類76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69種,包括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金雕、蟒蛇、豹、雲豹、林麝7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植物資源

桂林市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70.91%。各縣森林覆蓋率達55.3%~78.8%,龍勝縣是廣西第一個綠化達標縣。全市建有森林旅遊景區50多個,主要分布在龍勝、資源兩縣和花坪、貓兒山、千家洞、海洋山自然保區和10多個國有林場中。

桂林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自然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市區以桂花樹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業主產杉木和毛竹,桂林市森林面積121.56萬公頃,森林儲蓄量3774.42萬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餘萬立方米、毛竹1600多萬根。

人口

桂林陽朔

2019年末,桂林市戶籍總人口540.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6.62萬人;常住人口511.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60.2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90%。常住人口出生率12.37‰,死亡率6.51‰,自然增長率5.86‰。 桂林有壯族、瑤族、回族、苗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73.47萬。

政治

桂林桂北民居

2019年,桂林市生產總值(GDP)2105.5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5%。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3.1%、22.6%和5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8%、24.9%和54.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294元,比上年增長5.9%。 2019年,桂林市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3.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2%。年末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4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6%。城鎮失業再就業人數1.40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75萬人。 2019年,桂林市組織財政收入258.79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79億元,稅收收入181.3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6.03億元。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5.21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31.61萬戶,同比增長10.0%。

第一產業

桂林陽朔西街

2019年,桂林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種植業產值增長9.1%;林業產值增長6.1%;畜牧業產值下降5.9%;漁業產值增長5.0%,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增長10.6%。 2019年末,桂林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1.4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 0.7%。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542.43萬千瓦,增長2.8%。農用化肥使用量(按實物量計) 68.48萬噸,下降1.8%;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29萬噸,增長1.5%;農藥使用量(按實物量計)0.78萬噸,增長0.8%。 2019年,桂林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9.09萬公頃,比上年下降1.1%。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0萬公頃,下降2.1%;經濟作物播種面積 7.13萬公頃,增長3.0%。全年糧食總產量169.00萬噸,下降4.0%。水果總產量678.29萬噸,增長20.4%;蔬菜產量 499.60萬噸,增長2.9%。 2019年,桂林市肉類總產量50.54萬噸,比上年下降9.1%;生豬出欄342.50萬頭,下降22.4%;家禽出欄1.36億羽,增長15.2%;水產品產量10.08萬噸,增長5.1%。

第二產業

桂林龍勝梯田

2019年,桂林市全部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0%。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4%。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6.7%,集體企業增長14.0%,股份制企業增長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30.6%;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6.2%,製造業增長4.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2%;從產業結構看,高技術行業增長4.0%,高耗能行業增長2.5%。 2019年,桂林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0.3%,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21.7%,汽車製造業增長44.0%,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0.3%,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42.4%,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7.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7.0%,非金屬礦採選業增長5.1%。 2019年,桂林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增長6.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1.7%,集體企業增長30.5%,非公企業增長5.8%。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0.5%;規模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37%。 2019年,桂林市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0%。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增長19.2%。

第三產業

2019年,桂林市房地產開發房屋施工面積2845.16萬平方米,增長15.8%。其中,年內新開工面積934.96萬平方米,增長53.9%。房屋竣工面積87.95萬平方米,下降16.6%;其中住宅67.05萬平方米,下降8.2%。商品房銷售面積701.77萬平方米,增長17.9%;其中住宅651.90萬平方米,增長19.2%。商品房銷售額450.80億元,增長22.3%;其中住宅409.91億元,增長28.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03.82萬平方米,下降2.3%;其中住宅57.10萬平方米,下降17.2%。 2019年,桂林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901.33億元,增長 9.8%;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93.87億元,增長11.1%。 2019年,桂林市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357.37 億元,增長10.0%;限額以上零售業銷售額196.39 億元,增長6.8%;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21.27 億元,同比增長1.8%;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 12.10 億元,同比增長15.8%。 2019年,桂林市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4.1%,煙酒類增長2.4%,化妝品類增長11.5%,金銀珠寶類增長11.4%,書報雜誌類增長14.2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7%,中西藥品類增長25.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0.3%,家具類增長15.7%,煤炭及製品類下降12.3%,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57.2%,汽車類增長1.4%。 2019年,桂林市外貿進出口總額70.58億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出口62.30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進口8.28億元,下降18.6%。 2019年,桂林市內資區外到位資金832.67億元,全市實施內資項目522個,新簽內資項目233個,總投資額761.5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272萬美元。[2]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9年,桂林市登記科技成果206項,同比增長67.5%;獲科技進步獎39項,同比增長39.3%。年內簽訂技術登記合同124件,合同成交額5825.36萬元,技術交易額5360.17萬元。受理專利申請5149項,專利授權2541項,其中發明542項。

教育事業

2019年,桂林市有普通中學214所,專任教師1.76萬人,當年招生9.37萬人,在校生26.37萬人,畢業生7.67萬人;其中,普通高中58所,專任教師5694人,當年招生3.01萬人,在校生8.50萬人,畢業生2.56萬人。有普通小學537所,專任教師2.35萬人,當年招生7.33萬人,在校生39.93萬人,畢業生6.32萬人。全市小學入學率103.95%,全市小學畢業升初中比例100%,高中三年毛入學率92.3%。有幼兒園1050所,專任教師8695人,在園幼兒18.14萬人。有社會辦學校72所,在校學生5.60萬人。有特殊教育學校10所,在校學生1159人,專任教師195人。全年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3500人。

文化事業

2019年,桂林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9個,國內演出1230場次,文藝組團出訪4次。各類電影放映單位35個,全年放映電影24.75萬場次。公共圖書館14個,藏書497.77萬冊。文化館及藝術館18個。博物館27個,接待觀眾469.90萬人次。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32%,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06%。

醫療衛生

2019年,桂林市共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4632所。其中,醫院73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所,衛生監督所18所,鄉鎮衛生院14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3所,村衛生室2935所。衛生機構床位2.46萬張,其中,醫院1.79萬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3.54萬人,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1.26萬人,註冊護士(師)1.56萬人。

體育事業

2019年,桂林市全市體育場館41個,全年向上級輸送各類運動員76人。在各類大賽中獲國際比賽8枚獎牌,其中5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獲全國比賽77枚獎牌,其中19枚金牌,22枚銀牌,36枚銅牌。

社會保障

桂林會仙濕地

2019年,桂林市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06.98萬人,參加職工養老保險100.39萬人;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29.95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77.4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5.14萬人;工傷保險人數52.7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9.77萬人。 2019年,桂林市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21.31萬人,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城鎮居民2.40萬人,農村居民18.90萬人。全市有社會福利院8個,床位數1372張,年末收養各類人員548人。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確定為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環境保護

中國國賓洞蘆笛岩

2019年,桂林市水資源總量351億立方米,全年全市用水總量38.17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其中,生活用水4.63億立方米,增長3.6%,工業用水3.36億立方米,下降6.4%,農業用水29.81億立方米,下降1.7%。污水處理廠16個,污水集中日處理能力59.60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97.14%。生活垃圾處理廠11個,全年處理生活垃圾95.15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已建立12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2.7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5.36%,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處(貓兒山、花坪、千家洞、銀竹老山資源冷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7處(海洋山、青獅潭、銀殿山、壽城、架橋嶺、建新、五福寶頂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集中在龍勝、興安、資源、靈川、恭城、臨桂、灌陽、陽朔、全州、永福、荔浦11個縣。自然保護區類型主要以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為主,其面積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98.86%,野生動物類型占1.13%,地質遺蹟類型面積25.04公頃,總體形成了布局合理、類型較為齊全、功能相對完備的自然保護區網絡。

交通運輸

2019年,桂林市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2%。年末公路總里程14580公里,增長4.0%。其中,高速公路里程 691公里,增長9.9%。

公路

桂林市四通八達的公路直通廣西各地和臨近省份,全市擁有國道321、國道322、國道323、國道357、國道241等5條普通國道1126公里,其中國道321桂林至陽朔段已改造成高等級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南接柳州、南寧、北海,北達湖南;桂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大大縮短了桂林至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的距離,構築起桂北地區及湘貴川東進粵港澳最便捷的公路通道;興安至桂林高速和灌陽至鳳凰高速分別於2013年和2015年開通運營,資源至興安高速和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於2017年開通運營。

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公路總里程13596公里,公路密度49.1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2174公里,市、縣(區)交通運輸局管養里程11006公里。全市134個鄉鎮100%通了瀝青(水泥)路;1654個建制村100%通了公路,年內新增151個建制村通水泥路,通瀝青(水泥)路的建制村達1644個,全市建制村通暢率提升9.2個百分點,達到99.4%。完成村屯連通公路413.5公里。

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客運站92個,總建築面積107776平米,一級站3個,二級站13個,三級站15個,四級站16個,五級站28個,等外站14個;擁有營運車輛39170輛,其中:營運客車7613輛、營運貨車31557條。

桂林公路

隨着2013年底湘桂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竣工通車以及2014年底貴廣高鐵的開通運營,桂林邁入高鐵時代,成為廣西鐵路交通的「新貴」,貴州、四川、雲南都將以桂林為一個重要「節點」通往珠三角地區,成為連接湘、桂、黔、粵四省區乃至西南、中南、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已開通直達南寧、長沙、武漢、鄭州、石家莊、上海、貴陽、廣州、杭州等省會城市和首都北京的動車,日均發送乘客3萬人左右。

桂林與廣州、貴陽、長沙、南寧4個省會城市形成兩小時經濟圈,輻射中南、西南、粵港澳和東盟,成為大西南區域性的重要交通樞紐。湘桂高鐵與東西向的貴廣高鐵兩條「大動脈」在桂林境內十字交會,形成「一個中心」(以桂林為中心)、聯通「兩泛」(泛珠三角經濟區、泛北部灣經濟區)「三南」(中南、華南、西南)、兩到三小時到達「四省會(首府)」(廣州、長沙、貴陽、南寧)的高鐵交通經濟圈,並融入中國-東盟自貿區。

航空

桂林兩江國際機場

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位於桂林市西南臨桂區的兩江鎮,面積4.06平方千米,飛行區等級為4F,跑道長3200米,現有航站樓面積50305平方米 [32] 。2018年9月將建設完成桂林機場T2航站樓及站坪配套設施擴建工程項目,T2航站樓建築面積為10萬平方米,站坪面積為40萬平方米,配套新建31個機位(建成後機位總數達48個),滿足旅客吞吐量年1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5萬噸、飛機起降量10.12萬架次。桂林機場是國家重要的旅遊機場。2017年,桂林機場旅客吞吐量786.2萬人次。2018年,桂林機場飛行航線96條,通航城市75個,夏秋換季後桂林機場新增及恢復至雅加達、安慶、呼和浩特、襄陽、洛陽、長治、臨汾、包頭、五台山、上海虹橋的航班。桂林機場國際及地區航線8條,飛行城市為雅加達、新加坡、吉隆坡、仁川、曼谷,以及香港、台北。

雲軌

桂林雲軌1號線已於2017年8月28日正式開工,預計2022年前完工通車。 2017年7月27日,桂林市中心城區至兩江機場旅遊專線試驗線選線方案公布。該項目位於桂林市中心城區至兩江機場,途徑臨桂新區。規劃桂林市中心城區至兩江機場旅遊專線試驗線走向為火車南站—聯達廣場—臨桂大圓盤—山水公園—會展中心—兩江機場,並在上述節點設站,在臨桂區的部分線路走向為金水路口—臨桂大圓盤—人民路—新龍路—公園北路—會展中心。

桂林雲軌5號線

航運

桂林城建

桂林市主要航運江河有灕江、桂江、湘江、洛清江、資江、尋江、百壽河等7條,航道里程共541公里,其中通航里程175公里。灕江、桂江是桂林市重要的通航河流,轄區通航175公里,經梧州流入珠江通外海。 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共有港口碼頭188個,其中:旅遊碼頭15個,貨運碼頭3個,便民碼頭170個;營運船舶384艘,其中:客船264艘(旅遊船舶207艘),貨船84艘。

地方文化

桂林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區,漢、壯、苗、瑤、侗、回、京、彝、水、滿等多個民族和諧相處,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民族文化構成了桂林城市文化一個重要特徵。淳樸的民風、獨特的地域文化,諸如農耕、遊牧、節慶、服飾、飲食起居、婚喪、建築、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等。

智慧聖地

桂林人文

桂林是具有萬年歷史的人類智慧聖地,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三處萬年古陶遺址(甑皮岩、大岩、廟岩)的城市,也是中國發現洞穴遺址最豐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甑皮岩發現的「陶雛器」填補世界陶器起源空白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學術機構譽桂林為「萬年智慧聖地」。 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桂林市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萬年智慧」的歷史文化名片。 桂林市轄區共發現史前遺址169處,是中國發現史前文化遺址點最豐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大岩、螺螄岩、新岩、象鼻岩、父子岩、塔山等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建構了桂林史前文化基本序列,填補桂林史前文化多項空白,彰顯了萬年來桂林先民開發桂林山水勝地的智慧,建立了嶺南嶺北史前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坐標,為研究桂林融入「多元一體」中華文明進程提供了最新的考古證據。

文化特色

語言:西南官話-桂柳話-桂林話、桂林方言、少數桂北壯語等。 廣西大鼓:講究架子功,表演瀟灑利落,剛柔有致。 桂劇:桂林地方戲,廣西代表性劇種之一。 廣西文場:由唱腔曲牌與器樂曲牌組成。 儺戲:又名神劇。是在儺舞(俗稱跳神)基礎上發展儺戲:又名神劇。是在儺舞(俗稱跳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桂林民歌:與勞動相聯繫的笛篙歌(漁歌)、山歌等;與民族相聯繫的龍船歌、賀郎歌、伴郎歌。 彩調劇:俗稱調子、彩調、彩燈、哪嗬嗨等,屬燈戲系統。 桂林雜技:主要節目有《鑽地圈》、《水流星》、《獅舞》、《雙頂技》、《倒立晃圈》。 零零落:雜曲類曲種。廣西壯族自治區代表性曲藝形式之一。 桂林漁鼓:鼓曲類道情分類曲種。又名廣西漁鼓。是廣西代表性民間說唱藝術形式之一。 桂林彈詞:鼓曲類彈詞分類曲種。又名「廣西說唱」、「廣西說書」。 河燈歌節:每年的七月半(農曆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興安葡萄節米粉節:每年8月的中下旬,興安人民會載歌載舞歡聚一堂,慶祝屬於興安縣人自己的節日。節日期間,最為熱鬧的街道就屬秦皇路了。 桂林山水畫:是指以桂林秀美山水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畫。 這些畫以傳統中國畫為主體,以表現桂林山水自然本性的律動與意韻為目的。桂林山水畫在中國山水畫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很多畫家畫過桂林山水或以桂林山水成名,如15世紀的石濤及20世紀的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等。廣西老一輩畫家帥礎堅、陽太陽、黃獨峰、塗克等也曾經創作出大批膾炙人口的優秀灕江山水作品,為灕江畫派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以黃格勝為首的廣西一批畫家,把創作重心放在描繪灕江山水和廣西南方的風景上,逐漸形成了「灕江畫派」。以資江山水為題村的中國當代山水畫十大名家之一林之源以其獨創的水墨意韻,彌補了山水畫中桂北山水的丹霞風情。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青年畫家高賀琪運用傳統藝術的筆墨繪畫技巧,以桂林山水為題材,創作了大量以禪境為表達方式的「禪意桂林畫」,高賀琪的禪意桂林藝術畫作清秀天成。

民俗風情=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處湘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間,桂林文化總體來說更接近長江流域文化。桂林不僅山水風光、人文景觀令人神往,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也令人迷戀。桂林方言屬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話桂柳片,口音與湖北、四川、貴州等地相似。桂林的建築風格也與長江流域相似,只可惜由於上個世紀國內戰亂,加上日本鬼子轟炸桂林,老式桂林傳統建築幾乎全毀。 桂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壯、回、苗、瑤、侗等28個少數民族占桂林市總人口的8.5‰左右。桂林市聚居的壯、苗、瑤、侗等少數民族,保持着古樸、奇特、多彩的民俗風情,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盤王節、達努節,苗族蘆笙節、拉鼓節,侗族花炮節、冬節對中外旅遊者具有極大吸引力。十多個少數民族,他們雖共同生活在華夏民族的文化氣氛中,卻都保持着自身的風俗,包括服飾,食物,節日,宗教信仰,甚至語言文字。

桂林民族

壯族

以壯錦為標誌,喜好唱歌。古有歌仙劉三姐,今有姑娘木葉歌,節慶有三月三歌節。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着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說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苗族

刺繡蠟染,工藝獨特,蘆笙踩堂,歡度良宵。苗族的舊年和漢族的春節相似,農曆十二月下旬,家家舂糯米,買年貨,出嫁的女子也隨同丈夫回娘家,到正月初七才能回夫家。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子祭奠。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

回族

回族人都重視給子女受教育,包括伊斯蘭教育和漢文化教育回族皆圍寺而居,這是由於回族因信仰伊斯蘭教所決定的。因此清真寺自然地成為回民社會的活動中心,既所宗教活動中心,也是議論大事、聯絡感情的中心。

瑤族

住高山區,大桶藥浴,淋漓痛快,驅風去病,實屬民間一絕。節慶有打旗公節(農曆5月14日),粽子祭祖,祈禱豐年。龍勝境內的瑤族分為盤瑤、花瑤和紅瑤。盤瑤因崇拜「盤瓠」而得名,又名過山瑤;花瑤因其婦女服飾花色花紋多而得名;紅瑤婦女服裝分飾衫、花衣、便衣三種,從紅瑤婦女的頭飾就可區分少女、未婚婦女、已婚婦女。

侗族

高超的建築藝術,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一杯攔路酒,醉人心扉。一曲攔路歌,情真意切。龍勝的侗族擅長建築,宏偉壯觀、凌厲飛揚的鼓樓和風雨橋,是侗鄉重要的標識。全杉木結構,鑿榫穿枋,架挑對接,吊腳懸空,不用一釘一鉚,體現出一種樸素。侗族風情「月也」和攔路歌「月也」,侗語,意為集體出訪做客。侗族傳統交際聯誼活動。時在農曆正月和八月。攔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時唱的歌,多用於「月也」場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