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建中湯 出處: 金匱要略
組成
功能
補虛祛寒,降逆止痛[2]
主治
中陽衰弱,陰寒內盛,脘腹劇痛,手不可近,腹滿嘔吐,不能飲食,或腹中漉漉有聲,舌淡,苔白滑者。
臨床經驗
腸管蠕動不穩症、腸狹窄症、腸弛緩症、局限性腹膜炎、蛔蟲腹痛、急性蟲垂炎、腸疝痛、胃下垂、胃擴張、尿道痛、腎臟結石、膽石症等。
說明
本方用於裏寒之症。患者必為體力虛弱,腹部軟弱無力,雖呈腹滿,但為虛滿。若將拳頭放在腹皮上,便立刻陷波,舉起後,陷凹不能很快恢復。腸內充滿停水與寒氣,引起腸的蠕動不安,從外部亦能望見;如蠕動亢進時,會發作激烈腹痛;並會因陰寒水毒上衝,發作嘔吐,而不能進食。其脈,多為沉、遲、弦、弱。 方中蜀椒與乾薑,皆屬一種溫熱性刺激藥,能溫裏寒,行散停滯之氣,並對遲緩的組織,給與活力,使之緊縮。膠飴,有滋養作用,並能緩和急迫症狀及止痛;人參,則能胃腸消化吸收,使體力回復。
臨床加減
三、腹中寒痛: 合理中湯。
四、嘔吐腹痛: 合半夏瀉心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