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霄縣是漳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1]南部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23°45′-24°14′,東經 117°07′-117°33′。總面積1069平方千米。總人口44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6個鎮、3個鄉:雲陵鎮、陳岱鎮、東廈鎮、莆美鎮、峛嶼鎮、火田鎮、下河鄉、馬鋪鄉、和平鄉。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在轄境內。縣政府駐雲陵鎮。
地勢從西北向南傾斜,東北、西部以及西南部邊沿均為山地,中部至東南部為沿海平原。海岸線長48千米。漳江流經縣境,上游建有峰頭水庫和向東渠配套。年均氣溫212℃,年降水量17427毫米。漳詔高速、324國道,雙東、漳雲省道過境。通水運。名勝古蹟和紀念地有天地會創始地高溪觀音亭、陳政墓、尖峰夏商貝丘遺址、圓嶺商周印紋陶文化遺址、仙人峰、青崎岩畫、雲山書院、威惠廟、樹滋樓、漳州故城、石礬塔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閩南特委所在地烏山十八間洞等。
歷史沿革
晉為綏安縣治,開元設漳浦驛,宋設漳浦縣臨水驛,元設雲霄驛,明稱雲霄鎮,康熙三十五年(1696)設雲霄巡檢司,嘉慶三年(1798)建雲霄撫民廳,為漳州分府。民國2年(1913)改雲霄縣,屬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9月26日和平解放,屬龍溪專區(地區)、漳州市。
1949年10月上旬,全縣劃分為4個區。1950年12月,劃為5個區。1952年11月,土地改革結束,劃為6個區,共轄69鄉2鎮。1954年12月,因一、四、五區鄉村分散,增劃10個鄉,共轄79鄉2鎮。1955年9月20日,撤銷第六區,全縣縮減為5個區,轄3鎮80鄉。1956年2月8日,改第一區為城關鎮,改第二區為東廈區,改第三區為陳岱區,改第四區為下河區,改第五區為車墩區,成立菜埔區(原第六區);全縣共有城關1鎮和5區83鄉。1957年,全縣並為3個區、48個鄉(鎮)。1958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劃分為城關1鎮,船場、竹塔、莆美、菜埔、後埔、陳岱、峛嶼、馬山、官洋、世坂、晶嶺、龍坑、坡下、新林、車墩、楊美、梘河、安吉18鄉,以及和平、常山(華僑)2個農場。
1958年8月,撤銷鄉級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全縣除常山、和平2個農場外,建為紅旗、海峰、躍進、衛星、火箭5個公社。1961年1月,紅旗公社析為城關、東廈2公社,海峰改稱陳岱公社,火箭改稱菜埔公社,躍進改稱下河公社,衛星改稱馬鋪公社,全縣共有6個公社、2個農場;6月,從東廈析出竹塔、莆美,陳岱析出峛嶼、大埔,菜埔析出火田,下河析出安吉、車圩建為公社,連同城關共15個公社;和平、常山農場依舊,另成立頂溪原種場、圓嶺林場和躍進畜牧場。1964年,車圩併入下河、梘河,新林併入馬鋪,竹塔併入東廈,全縣調整為城關、莆美、大埔、東廈、菜埔、火田、陳岱、峛嶼、下河、安吉、馬鋪11個公社。
1966年8月,菜埔併入火田,安吉歸入和平農場,大埔公社和常山農場各一部分大隊劃歸莆美公社;全縣共有城關、莆美、東廈、陳岱、峛嶼、下河、馬鋪、火田8個公社,以及和平農場、常山農場、頂溪原種場、圓嶺林場。1980年10月,改城關公社為城關鎮;頂溪原種場劃歸農業局,圓嶺林場劃歸林業局;全縣共有1個鎮,7個公社,2個農場(和平、常山),共轄139個生產大隊、5個居委會,42個作業區、管理區。
1984年11月,撤銷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村。至此,全縣共有雲陵、陳岱2鎮,東廈、莆美、峛嶼、火田、下河、馬鋪、和平7鄉,和平、常山2農場,以及頂溪原種場、圓嶺林場;共轄5個居委會,159個行政村,36個作業區(含管理區、工區)。
1990年,全縣共轄雲陵、陳岱2鎮和東廈、莆美、峛嶼、火田、下河、馬鋪、和平7鄉,共有8個居委會、156個村。1998年末,全縣面積1069平方千米,總人口39.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97萬人,轄6個鎮、3個鄉,10個居委會、158個村委會,境內有4個國有農(林)場;其中,常山華僑農場面積115平方千米,有16個管理區(行政村),人口1.83萬多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雲霄縣常住總人口403617人,其中:雲陵鎮65356人、陳岱鎮35536人、東廈鎮51085人、莆美鎮62895人、峛嶼鎮21158人、火田鎮50848人、下河鄉39630人、馬鋪鄉35876人、和平鄉22456人、常山華僑開發區1877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雲霄縣常住總人口415835人,其中:雲陵鎮67442人,陳岱鎮35815人,東廈鎮52472人,莆美鎮78513人,列嶼鎮20370人,火田鎮51080人,下河鄉41438人,馬鋪鄉29439人,和平鄉13507人,和平農場5638人,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20121人。
視頻
雲霄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福建省介紹 ,搜狐,2017-11-08
- ↑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國政府網,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