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莱菔
莱菔,又名萝卜、罗服。拉丁名:RaphanussativusL。异名:荚、芦萉,芦菔、荠根,罗服,萝瓝,雹葖,紫菘,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土酥,葖子,萝白。
我国是莱菔的故乡,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莱菔的记载。它即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泡菜、酱菜腌制。莱菔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冬吃莱菔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萝卜、 拉丁学名: Raphanus sativus L、 别称: 莱菔、 界: 植物界、 科: 十字花科、 属: 萝卜、 分布区域: 中国华北,东北。
基本信息
拉丁名:RaphanussativusL。异名:荚、芦萉( 《尔雅》),芦菔、荠根( 《说文》),罗服(《潜夫论》),萝瓝( 《汉书》晋灼注),雹葖(《经典释文》),紫菘( 《唐本草》,萝卜(孟诜),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本草图经》),土酥(《蔬食谱》),葖子(《癸辛杂识》),萝白(《广州植物志》)。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
采集: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宜忌 :
①《本草衍义》:"莱菔根,服地黄、何首乌人食之,则令人髭发白。"
②《本经逢原》:"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根肥厚,肉质、大小、色泽、形状不一。茎租壮,具纵纹及沟,有分枝,多少有白霜。根生叶丛生,成琴形羽状分裂,长达30厘米,疏生祖毛;茎下部叶琴形羽状分裂,长12~24厘米,顶端裂片最大,先端钝,两侧裂片4~6对,沿叶轴对生或互生,三角状卵形,愈向下裂片愈小,先端锐,边缘钝齿状或牙齿状;茎上部的叶渐小,叶片矩圆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浅锯齿或近于全缘;基部具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萼片4,线状长椭圆形,绿色,外面带淡紫色;花瓣4,倒卵状楔形,具长爪,白色,淡紫色或粉红色3雄蕊4强;雌蕊1,子房细圆柱形。长角果圆柱形,肉质,在种子处稍向内缢缩,先端具较长的尖喙。种子呈卵圆形而微扁,直径约3毫米,红褐色。花期3~6月。果期5~8月。[1]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在整好的地上作为高哇,作畦方式,因品种、土质、地势与当地气假条件不同而异。8-9月播种,大型萝卜行株距50cm×60cm或20cm×15cm,小型萝卜6cm×3cm,穴播或条播。播后覆土,稍加镇压,如干旱天气应立即浇水。温度在20-25℃时,10天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间苗,拔除病苗、弱苗、畸形苗。破白前要少浇水蹲苗,以抑制浅根生长,使直根深入土层,从破白至露肩是叶部生长盛期,需水量渐多。遇雨水多时要排除积水。施肥,前期施面肥,中期可穴施或沟施,肥料不宜太浓或浇在根部,亦不宜施用过晚,以免引起肉质根黑箍、品质变劣或破裂或生苦味。中耕除草每月1-2次,结合培土,生长后期需摘老叶,以利通风。
病虫害防治
软腐病、白斑病、黑斑病、花叶病毒病,可用50%代森锌500倍液或80%代森锌8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喷射。软腐病亦可用1×10(-4)的链霉素喷治或用敌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浇灌根部。
生境分部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化学成分
根含糖分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各部分还测得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龙胆酸、羟基苯甲酸和多种氨基酸。鲜根含甲硫醇7.75毫克%、维生素C近20毫克%,因不含草酸,是钙的良好来源。含锰0.41毫克%,硼约7毫克%(干重)。又含莱菔甙。
加工采集
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药理作用
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较敏感;有血清时,活力降低一半;亦能抗真菌。莱菔根中的酸性物质对小鼠皮下注射3克/公斤或腹腔注射2克/公斤,皆无毒性,对兔皮下注射1克/公斤仅有轻微、短暂之毒性反应。另据报告,根捣碎后,榨取之汁液,可防止胆石形成而应用于胆石症。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鲜根肉质,圆柱形、圆锥形或圆球形,有的具分叉,大小差异较大。表面红色、紫红色、绿色、白色或粉红色与白色间有,顶端有残留叶柄基。质脆,富含水分,断面类白色、浅绿色或紫红色,形成层环明显,皮部色深,木质部占大部分,可见点状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淡或辣。
功能主治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
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
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
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
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
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
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
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
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
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
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
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
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2]
性味
辛甘,凉,
①《别录》:"味苦,温,无毒。"
②《唐本草》:"味辛甘,温,无毒。"
③孟诜:"冷。"
④《本草经巯》:"生者味辛,性冷;熟者味甘,温平。"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纲目》:"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 ③《本草经巯》:"手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捣汁饮,1~3两;煎汤或煮食。外用:捣敷或捣汁滴鼻。
宜忌
①《本草衍义》:"莱菔根,服地黄、何首乌人食之,则令人髭发白。"
②《本经逢原》:"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3]
复方
①治食物作酸:萝卜生嚼数片,或生菜嚼之亦佳。干者、熟者、盐腌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濒湖集简方》)
②治翻胃吐食:萝卜捶碎,蜜煎,细细嚼咽。(《普济方》)
③治结核性、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白萝卜一斤,切片,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一剂,一次服完。(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失音不语: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普济方》)
⑤治痰热喉闭:萝卜汁和皂角浆,吐之。(《普济方》)
⑥治鼻衄不止:萝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萝卜再煎饮之。(《卫生易简方》)
⑦治肺结核咯血:红色大萝卜二斤,加水300毫升,煎到100毫升时,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三钱,蜂蜜三两。每日三次,早晚空腹服用,每次60毫升。(《中国防痨》(2):90,1960)
⑧治消渴口干:萝卜绞汁一升,饮之。(《食医心镜》)
⑨治诸热痢、血痢及荆后大肠里痛: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拌一盏,同煎。早午食前服,日晡以米饮下黄连阿胶丸百粒。无萝卜以萝卜子代之。(《普济方》)
⑩治酒疾下血,旬日不止:生萝卜,拣稍大圆实者二十枚,留上青叶寸余,及下根,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烂热,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用银器重汤煮尤佳。(《寿亲养老新书》萝卜菜)
⑾治偏正头痛: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如宜方》)
⑿治汤火伤灼,花火伤肌:生萝卜捣涂之,子亦可。(《圣济总录》)
⒀治打扑血聚,皮不破者:萝卜或叶捣封之。(《纲目》)
⒁治满口烂疮: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濒湖集简方》)
⒂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大萝卜切作一指厚四、五片,用好白蜜淹少时,安铁铲上,慢火炙干,又蘸又炙,取尽一,二两蜜,反复炙令香熟,不可焦,候冷细嚼,以盐汤送下。(《朱氏集验医方》瞑眩膏)
⒃治脚气走痛:萝卜煎汤洗之,仍以萝卜晒干为末,铺袜内。(《圣济总录》)[4]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莱菔,功用亦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断下方亦用其根,烧熟入药。"
②《本草衍义》:"莱菔根,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③《本草衍义补遗》:"莱菔根,《本草》言其下气速,往往见人食之多者,停滞成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
④《纲目》:"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苏,寇二氏止言其下气速,孙真人言久食涩营卫,亦不知其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李九华云:莱菔多食渗入血。则其白人髭发,盖亦由此,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
⑤《本草经疏》:"莱菔根,《本经》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5]
临床应用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将萝卜用水洗净,以酒精擦拭消毒后剁成泥状,每次取1~2茶匙用消毒纱布包成纱布卷,一端系以长线,作阴道塞剂。上药时先用1/5000过锰酸钾液冲洗外阴及阴道,拭干后,将萝卜泥纱布卷放入阴道内,线头露于阴道外。每天1次。共治68例,治愈62例。一般在用药后2~3天外阴痒感、热感、下腹重感或疼痛均消失,分泌物由脓性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治疗5~10次后阴道粘膜充血减轻或完全恢复正常。连续上药4~7次后,涂片检查滴虫阴性。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