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雲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雲觀
圖片來自flickr

青雲觀英文Tsing Wan Kwun )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青山東麓的青山禪院內,是香港現存最早的道場,主神為斗姆(又稱斗姥),亦有供奉觀音菩薩三帝呂祖王靈官彌勒朱立天君濟公關帝泰國佛

歷史介紹

南朝劉宋年間,相傳杯渡禪師乘坐大木杯渡海南下屯門青山,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在青山上建了杯渡庵。原為佛寺的杯渡庵在隋朝時曾改為普渡道場,至唐朝又改稱雲林寺,及至五代十國廣東地區隸屬南漢統治,其君主篤信佛教,乃封青山為瑞應山,東莞縣官陳延曾下令鐫造杯渡禪師像安放於該山上供奉。到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再將其改為道場,迫僧易道服居住,詔改為斗姆宮。及至兩朝,又改稱青雲觀清朝初年因沿海遷界而荒廢;復界後恢復舊名,屯門陶氏興建並擁有青雲觀,至道光年間始獲擴建。

其後原為道教先天道道長香港商人陳春亭獲委任為青雲觀的住持,但他於1918年前往寧波觀宗寺出家,皈依佛門,法號顯奇,返港後聯同張純白居士(本名張森泉,法號了幻)與青雲觀及附近土地的業主屯門陶氏[1]商議在該地修建寺院,到1920年,各項工程完竣,稱為「青山禪院」,同時重修位於大雄寶殿旁破損的青雲觀[2],成為寺院內的一所道觀,完工之日屯門陶氏致送牌匾祝賀。

青雲觀正門的石額是道光己丑(即道光九年,亦即1829年)初秋所刻,道觀依山而建,內分兩層,底層為前殿,供奉觀音大士,高層前為天階,背後為正殿,中間供奉斗姆,其旁為王靈宮。觀內有一尾長木魚,壁上嵌有道光廿三年(1843年)屯門陶氏善信題助田租細目的「送田芳命碑」、道光廿二年(1842年)重建時南海譚心翼捐贈之銅鐘及民國九年(1920年)青山禪院落成開幕紀念題為「道院重光」木匾。

參考文獻

  1. 陶氏先祖原籍廣西鬱林,於南宋末年遷入寶安,宋亡後,陶文質陶處斯遷居屯門,建屯門村。陶處斯有三子,長子嘉儀居屯門,傳四子,為屯門陶氏四大房;清初遷界,陶氏舉族遷回內地,復界後,遷回屯門復村。陶族相信祖先陶士行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父親。
  2. 屯門區文物徑 (二). 優質教育基金研究計劃. [200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0) (Chinese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