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氏鹽膚木

圖片來自xuite

羅氏鹽膚木學名:Rhus javanica;阿美語:lefos、太魯閣語:prihut、泰雅語:qpring、vus),又名「山埔鹽」、「山鹽青」和「臺灣鹽麩子」。分布於中國大陸臺灣韓國中南半島印度等地。生長範圍從海拔1200公尺到2100公尺,其果實於每年12月到隔年1月成熟。[1]

台灣常見生長於全島低致中海拔山區林下或潮濕地。羅氏鹽膚木的生長適應範圍很廣,從平地至中海拔山區之間曠地均可見其生長分布,喜生長於陽光充足的地方。羅氏鹽膚木冬天葉會轉黃至變為紅色,為紅葉植物之一。

目錄

用途

其植株嫩心嫩葉可食,果核外還有一層薄薄的鹽,嚐之略帶酸鹹味,原住民用為鹽的代用品,果實也是重要的鳥餌食物;幹皮上亦會分泌鹽分,野生動物會舔食以補充生理所需,其名「鹽膚木」即此由來。 本種的幼枝常有倍蚜蟲寄生,導致異常生長,中藥稱此部位為五倍子,富含單寧可供藥用、墨水及鞣皮等用途。

藥用

根:消炎解毒、活血散淤、收斂止血。至咽喉炎,咳血,胃痛,痔瘡出血。葉、根皮:外用治毒蛇咬傷,漆瘡,濕疹;樹皮治瘧疾;莖:治糖尿病;果:治咳嗽痰多,盜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