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瑞芳区是中华民国新北市,位于新北市东北部,东端与贡寮区相邻,北滨东海,南邻双溪区、平溪区,西边和西北边分别与台湾省基隆市暖暖区和中正区相邻。瑞芳昔日以矿业繁一时,1990年代以来发展出以矿业文化为中心的观光业。瑞芳区位于新北市东经121.48度、北纬25.07度,面积约为70.7336平方公里,西临基隆市、南邻平溪区、双溪区以及贡寮区、北濒东海,是台湾东北部著名的乡镇,以采矿业发展出其他产业。
名称由来
瑞芳区早在前清光绪年间,北回铁路宜兰线尚未开设前先民因当时陆路交通不便,往来于台北地区全靠基隆河水路运送补给,瑞芳对外水运接驳渡口以柑仔濑,就是现在的柑坪里(合称内瑞芳)已成为台北地区往返于噶玛兰(今之宜兰)之间者的必经之地。瑞芳区在早期由于金瓜石及九份山区陆续发现金矿,因此涌入大批采矿者涌入此地,采金人络绎不绝。 上山采金必先经由目前的柑坪里,适时基隆河接驳渡口附近,有一商家铺号名为“瑞芳”,是由陈登、赖世所经营的,而其店货之日用品,可说是南北杂货俱备,成为前往山区采金与往返噶玛兰中途补给及休息所。由于往来者众多,都不约而同或口头相约,都说“去瑞芳”,或“从瑞芳回来”聚集同行,沿袭成名。久而久之瑞芳一词就成为当地的名称。
开拓史
瑞芳今在台北县北部,地当基隆河上游,境内有基隆山,西与基隆市交界。 光绪20年〈1894年〉,本镇属于基隆厅下的基隆堡与石碇堡; 光绪23年〈1897年〉,改隶台北县基隆水返脚二办务署管辖下基隆堡、石碇二堡之各一部份; 明治42年〈1909年〉,本镇改属台北厅瑞芳支厅瑞芳、鱼坑二区辖域下之基隆、石碇二堡之各一部份,镇公所称为区役场,在基隆堡的瑞芳区役场设在柑仔濑庄土名柑仔濑,在石碇堡的鱼坑区役场设在鱼坑庄土名鱼坑。 大正9年(1920年),日本总督府颁行市、庄街制度后,本镇更名为瑞芳庄,属于台北县基隆郡,行政机关由区役场改为庄役场,其位置在柑仔濑。 昭和13年(1938年),本镇再从瑞芳庄升格为瑞芳街; 台湾光复后, 民国34年(1945年)12月基隆郡改为基隆区,本镇属于台北县基隆区, 民国35年〈1946年〉1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颁布“台湾省乡镇组织规程”,将街、庄改为乡、镇,街、庄役场也改为乡、镇公所。 民国39年(1950年)9月,撤废基隆区署,本镇直辖于台北县下,镇公所设于龙镇里〈旧大字龙潭堵〉。 由上可知,瑞芳一直隶属于基隆之下,不管是最早的基隆堡或石碇堡,再至后来的基隆郡、基隆区,所以要谈到瑞芳的历史绝对与“基隆”有密切的关系。
图片来自数位岛屿 |
瑞芳区行政区
域划分为34个里:龙潭里.龙兴里.龙镇里.龙安里.龙山里.龙川里.爪峰里.新峰里.东和里.柑坪里.猴硐里.光复里.弓桥里.硕仁里.吉庆里.吉安里.上天里.杰鱼里.福住里.崇文里.基山里.颂德里.永庆里.新山里.铜山里.石山里.瓜山里.鼻头里.濂新里.濂洞里.南雅里.海滨里.瑞滨里.深澳里
瑞芳的开发
乾隆末年,汉人对台北盆地的开辟大抵完成,而噶玛兰则于嘉庆十七年开辟完成,据此推论,汉人对位于这两个地区的平溪、瑞芳及双溪等丘陵地区的开辟,应该是在乾隆年间以后的事了。清嘉庆年间(1850),有人自福建引入武夷茶于深坑种植,至咸丰年问(1860年左右),茶叶及樟脑便成为包含本区的整个北部丘陵的重要产业。而汉移民的拓垦、则逐渐形成了小村及孤屋为主的散村聚落,零星地分布在基隆河及其支流的河岸阶地上。
土壤
多属酸性砂石,土壤贫瘠不宜耕作,惟矿产丰富。
地形地质
瑞芳区位于新北市东北之基隆河集水区中、上游为基隆河主流流经地区。地形上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群山围绕,平野稀少,属于中央山脉最北缘的基隆丘陵及台湾东北角海岸。基隆河主流在区内全长达 20公里。在与平溪相接的三貂岭附近,基隆河的流向由东北转向北,至柑子濑附近则又转向东、由区境东缘向西蜿蜓而去,使得整个流路成L形。 区内的基隆河主流河谷的宽狭可以柑子濑为界,柑子濑以下之下游河段有较为宽广的河岸阶地、上游则较为狭窄。其支谷数目不多且发展规模并不大,长度多在 3至 5公里之间与基隆河主流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衔接。 瑞芳区在地形上属于中央山脉最北缘基隆丘陵及台湾东北角海岸,而全区除面积有限的滨海地带及河岸阶地外,其他全为山坡地。
图片来自flickriver. |
景点
瑞芳区古朴的风情近年来吸引了相当多的民众前往旅游,除了九份、金瓜石所呈现的古镇风情以外,许多特别的旅游景点也不容错过,例如黄金博物园区中的太子宾馆、本山五坑、黄金博物馆,还有风筝博物馆、三貂岭古道等等,都是相当值得一游的景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