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狮球岭隧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铭传隧道
图片来自tonyhuang39

刘铭传隧道(又名狮球岭隧道[1]位于台湾基隆市安乐区嘉仁里崇德路129号,公路自强隧道上方处,属于市定古迹。为台湾第一座铁路隧道,亦是目前唯一仅存的清代铁路隧道。

沿革

清领时期

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设省,在此同时清廷准予设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开始台湾铁路兴建计划。在开工的初期,最先兴建的是由基隆港口经台北到新竹(当时称为竹堑)的这一段。位于基隆端的狮球岭隧道工程,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春动工,到十六年(1890年)夏天才完成,全长235公尺,费时30个月才凿通,耗费之人力相当浩大。隧道南口拱圈的上方置匾额一幅,有清代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亲题的“旷宇天开”四字,右联:“五千年生面独开,羽毂飙轮,从此康庄通海屿。”、左联:“三百丈岩腰新辟,天梯石栈,居然人力胜神工。”[2],匾额上又刻有“太子少保福建台湾巡抚一等男刘建造,钦命浙江 州总镇强勇巴图鲁监修,光绪岁次己丑仲冬立”落款

日治时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6月3日,日本攻陷基隆。同月,根据日本技师的实地勘察,发现基隆线铁路凹凸不平、急弯陡坡随处可见,于是计划著手改良线路。8月,台湾总督府成立临时台湾铁道队,并进行基隆-台北路线的改良工程,首要便是将狮球岭段及狮球岭隧道进行改线,于是选择在旧线东一公里处另凿竹仔藔隧道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3月,竹仔寮隧道完工;同年同月,狮球岭隧道旧线从此废弃,仅通车7年即走入历史。废弃后,不久变成公路隧道(1916年起公路定名为“纵贯道”),成为基隆与八堵间的旱路交通捷径。板车、牛车、商旅等多取道此处,前往八堵基隆河岸渡口,搭乘著平底舢舨,顺著急流下抵台北。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由于该隧道地理位置隐密,因而辟建军事管制区,并将南端隧道出口划为管辖范围。民国四十七年(1958年),八堵油库选择设立此处,由中华民国空军官兵管理八堵油库,军方在安全考量后遂决定封闭隧道,仅留北端隧道出口30公尺段。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经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指定为台闽地区第三级古迹,隶属于交通建筑,是台湾第一个被列入古迹的铁路建筑物。[3]民国九十一年(2002年)8月,采原貌修复方式进行整修,于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5月完工。基隆市政府与军方协调,在兼顾军方油库安全下,于同年12月20日开放民众进入隧道参观。民国九十九年(2010年)5月8日,因隧道壁体有砖石风化掉落情形,为维护游客安全,基隆市文化局宣布暂停对外开放;7月28日,基隆市政府公告更名为“刘铭传隧道[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