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海蚀,即是海水对于陆地的破坏,海蚀的力量主要来自于波浪、潮汐和海流,可同时或个别的对海岸陆地进行侵蚀。它是海水对于海岸线陆地的侵蚀,所形成的一种作用。 一般的海蚀通常伴随著潮汐,周期性的潮汐引起海水向陆地水平流动,进而对陆地的边缘产生侵蚀作用,而其中又以波浪的侵蚀力最大,前冲的波浪进入陆地,而后退的波浪挟带砂砾磨蚀海岸。 [1] [2]
形成原因
海水以波浪、海流、潮汐等运动形式,持续在海岸地区进行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波浪对海岸的破坏力最强,常挟其动能拍击海岸,然后向后撤退,在前冲后退的过程中,海水携带泥沙、石砾磨蚀海岸地区,形成海蚀地形。
海蚀地形
主要分布在岩岸地区,波浪多沿岩石的节理或岩层软弱处侵蚀,初期逐渐凹陷成海蚀洞或海蚀凹壁。海蚀洞若发生在岬角,岬角被蚀穿后,则成海蚀门。海蚀门持续受波浪拍击,使岬角尖端和海岸分离,就成海蚀柱。海岸受波浪侵蚀而成的陡崖,称为海蚀崖,海蚀崖下方常被侵蚀成海蚀凹壁。如果海蚀凹壁受海浪侵蚀而持续内凹,致使上部的崖壁反复崩塌,将使海岸后退,且在崖脚前方形成海蚀平台。 [3]
视频
[4] 野柳地质公园以海蚀地景闻名于世,野柳位于台湾新北市万里区,为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经千百万年的侵蚀、风化的交互作用下,而造成海蚀等地形。
[5] 台湾北部与东部主要为岩石海岸,海蚀地形发达。 台湾东北角地区,由于软硬岩层相间,在差异侵蚀下,形成岬角与湾澳交互出现的岬湾海岸。 湾澳由于形势较为封闭,风浪通常较小,常形成停泊船只的避风港口和聚落;岬角则因向海突出,常设置灯塔或军事设施。
参考文献
- ↑ 原文网址:https://penghu.info/OBBE5B5BE32D390CEBD5
- ↑ 原文网址:https://iot.wra.gov.tw/ScienceClassroomPost.jsp?__viewstate=RxrmcFzPmKhw1bB2Z5rwP7EVAS1Pzw5yfbAvRju1w89JAtaM+m9wAVDATm76ri8tsVbVrshio3nUjWlNagNl7HFpMoszINQ0
- ↑ 原文网址:http://lovegeo.blogspot.com/2016/10/l6_83.html
- ↑ 原文网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EvyBLu1dI&t=7s
- ↑ 原文网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jDSfvG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