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一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查理一世 | |
---|---|
出生 | 1600年11月19日 |
國籍 | 英國 |
職業 | 國王 |
知名於 | 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 |
查理一世(英語:Charles I,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又譯查爾斯一世。斯圖亞特王朝的第十位蘇格蘭國王、第二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1625年3月27日-1649年1月30日在位)。詹姆斯一世和丹麥公主安妮的次子,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查理一世
外文名稱:Charles I
別名:查爾斯一世
國籍: 英國
民族:蘇格蘭人
出生日期:1600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1649年1月30日
職業:國王
主要成就:宗教改革
出生地:倫敦
信仰:基督新教
葬處:聖喬治大教堂
配偶:亨利埃塔·瑪麗亞
在位時間:1625年3月27日-1649年1月30日
所在王朝:斯圖亞特王朝
前任者:詹姆斯一世(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
繼任者:查理二世
人物生平
查理一世是詹姆斯一世與丹麥的安妮公主的第二個兒子,小時候瘦弱,跟其父一樣是由蘇格蘭長老派老師教導,精通拉丁文和希臘文。
他的哥哥在18歲時去世,他因此成為威爾士親王。他與父親的寵臣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交上朋友,還曾與白金漢公爵微服去馬德里打算討個西班牙的媳婦,以鞏固英國在歐洲的勢力。他也確實被西班牙公主所迷住,然而當時英國已改信英國國教(新教),並在歐陸上的三十年戰爭當中支持新教一方(其中包括查理的姊姊、姊夫PFALZ(普法爾茨腓特烈五世國王及王后),與信仰天主教(舊教)的西班牙應是敵人。所以西班牙公主嫌棄他是異教徒而不願接近他。
1625年繼位後他娶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瑪麗亞,亨利埃塔·瑪麗亞也是天主教徒,雖然沒有西班牙公主虔誠,但她的宗教信仰日後仍是一大問題。起初他對這位法國夫人感到失望,特別是是嫌棄她從法國大陸帶來那些教士和女人。
最初幾年查理處於法國和西班牙雙線作戰,由於議會不信任白金漢公爵而拒絕給他戰爭撥款,他為此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典賣妻子嫁妝;向富有臣民強行借款,並監禁拒不借款的5名爵士;讓士兵住進民宅白吃白喝;不經議會批准而徵收關稅等等。
1625年和1626年的兩次議會都表示不信任國王和白金漢。
1628年查理召集第三次議會時,正是與西班牙戰敗之後,下院議會領袖嚴厲批評政府:不同意王室的財政辦法;抱怨為了法蘭西的新教而與西班牙開戰是處置失當;反對國王對英國教會的態度,因為國王雖然是加爾文派教育出來的卻不喜歡清教徒所信奉的禮拜儀式;指責國王提拔所謂相信自由意志而不相信向命運求得拯救的高教會派;指責國王任命那些寧願在禮拜中保留天主教儀式和習俗而不保留長篇講道和即席祈禱的牧師。
1642年1月,查理一世在王后的唆使下逮捕了幾名反對他的議員,此舉導致國王和國會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8月22日,查理一世在保皇派的支持下正式宣布討伐國會中的叛亂分子,一場曠日持久的「英國內戰」就此拉開序幕。
在經過多年激烈角逐後,最終國會派打敗了保皇派,查理一世也因此成了階下囚。
1649年1月,國會派首領克倫威爾組建了審判庭,並以國王背叛國家、背叛人民的罪名判處查理一世死刑。30日早晨,查理一世從容地走到了斷頭台前接受了死刑,終年49歲。
矛盾激化
自從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後,英國成為了一個信奉新教的國家。可是查理一世卻娶了個信奉天主教的王后——亨利埃塔·瑪麗亞(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後來在王后的影響下,查理一世逐漸變得開始偏向於天主教,這就讓信奉新教的英國人感到非常惱火,畢竟新教才是英國的國教,而且查理一世還是其最高領導者。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因宗教信仰問題導致君王與臣子出現不可調和矛盾的情況似乎難以想象。可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宗教問題就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不存在任何妥協空間。因此查理一世後來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應歸結於他的妻子對他宗教信奉方面產生的影響。用我們中國的一句諺語來說那就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由於宗教信仰上的分歧,查理一世與國會之間的矛盾開始不斷激化。為了不使自己受到國會的束縛,查理一世乾脆連續十一年沒有下令召開國會。事實上,只要查理一世的處理方式足夠妥當,他也許可以永遠不召開國會。然而,此時查理一世卻犯了一個非常致命的失誤。
1633年,查理一世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協助下開始強迫蘇格蘭王國的人民接受他喜歡天主教的禮拜儀式,可沒想到蘇格蘭人的牴觸情緒比英格蘭人更高。很快,蘇格蘭人就自行組織了一支軍隊進入英格蘭,打算逼迫國王取消這個念頭。
為了抵禦這批蘇格蘭人,查理一世不得不宣布召開國會,因為他需要通過國會授權來籌措軍費。國會立即抓住這個契機向國王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兩條是限制國王權力和增加國會權力。在形勢的逼迫下,查理一世只好選擇向國會妥協。然而他卻想不到自此以後,他的國王權力基石就被極大地動搖了。
1642年1月,查理一世在王后的唆使下逮捕了幾名反對他的議員,此舉導致國王和國會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8月22日,查理一世在保皇派的支持下正式宣布討伐國會中的叛亂分子,一場曠日持久的「英國內戰」就此拉開序幕。[2]
魂喪斷頭台
由於認定國王對人民發動戰爭,軍事領袖們決定國王必須接受審判。下院這時也清洗了與懷特島上的查理議和的和平派。1649年1月一個高級法庭建立起來,國王被帶到威斯敏斯特大廳受審。由於查理一世從最開始就不承認這個法庭的合法性,因而也不為自己的行為認真辯護。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1649年1月30日早晨,在白廳宴會廳前搭起了斷頭台,查理一世面帶微笑,態度從容,為了維持自己王者的尊嚴,冷靜的說:死亡對我並不可怕,感謝上蒼,我已準備好了。他先朗誦了自己作的一首詩,然後泰然自若的稱自己是人民的殉道者,自己走到斷頭台前,結束了49歲的一生。有趣的是,他還要求穿兩件襯衣,以免冷得發抖使人們認為他是在害怕。一周後屍體被秘密埋在溫莎城堡。
人物評價
查理一世有很多的優秀品質,他隨和而一本正經,是個忠誠可愛的丈夫和父親,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還是一個審美者,願意為美好東西花錢。他把很多優秀的藝術家文學家請到宮廷。他還認為,只要能贏取戰爭並重新獲得自己的絕對權威,任何手段都是正確的(類似馬基雅維利的觀點)。因此他向蘇格蘭的長老派、英國的聖公會、英格蘭的天主教徒和議會軍的清教徒領袖做出各種互相矛盾並且不打算遵守的許諾。這樣他逐漸喪失了所有人的信任。
家庭成員
1625年6月12日當時已繼承王位的查理在英國坎特伯雷迎娶亨利埃塔·瑪麗亞為後。二人共有6名子女活到成年:
1630:查理二世
1631:瑪麗·亨利埃塔·斯圖亞特,嫁荷蘭奧蘭治親王威廉二世
1633:詹姆斯二世
1635:伊麗莎白·斯圖亞特
1637:安妮·斯圖亞特
1640:亨利·斯圖亞特,格洛斯特公爵
1644:亨利埃塔·安妮·斯圖亞特,嫁法國奧爾良公爵腓力一世
參考來源
- ↑ 歐洲歷史上三位被公開處決的皇帝,臨死前都說了句遺言,相當霸氣 ,騰訊網
- ↑ 查理一世為什麼被送上斷頭台?選錯另一半導致的悲劇 ,快資訊網,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