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陵公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越劇古裝舞台戲(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圖片

信陵公子》,歷史劇,該劇1950年由玉蘭劇團首演於上海卡爾登戲院(今長江劇場)。連演138天,上演256場,觀眾達233962人次,創造了越劇史上最高上座率。徐玉蘭飾信陵公子,王文娟飾如姬夫人,徐慧琴飾魏王,賈靈鳳飾須賈大人,周寶奎飾太妃,陳蘭芳飾平原夫人,筱桂芳飾晉鄙將軍,錢妙花飾侯贏。該劇為配合抗美援朝運動而作,不少兄弟越劇團搬演此劇。

劇目介紹

越劇《信陵公子》莊志、孫旭根據《史記·信陵君列傳》及郭沫若話劇本《虎符》改編。寫春秋戰圉時期秦同圍攻趙國,趙國向魏國求援,魏公子信陵君無忌勸魏王救趙,魏王懼秦,不肯出兵,無忌決心親往救趙,苦無兵符調兵,魏王夫人如姬深明大義,竊兵符交無忌,無忌發兵解了趙圍。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信陵公子 相關視頻

【越劇】北地王2/2 + 信陵公子
越劇經典 《信陵公子——獻策》 徐玉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