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云霄县是漳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1]南部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 117°07′-117°33′。总面积1069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陈岱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在辖境内。县政府驻云陵镇。
地势从西北向南倾斜,东北、西部以及西南部边沿均为山地,中部至东南部为沿海平原。海岸线长48千米。漳江流经县境,上游建有峰头水库和向东渠配套。年均气温212℃,年降水量17427毫米。漳诏高速、324国道,双东、漳云省道过境。通水运。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天地会创始地高溪观音亭、陈政墓、尖峰夏商贝丘遗址、圆岭商周印纹陶文化遗址、仙人峰、青崎岩画、云山书院、威惠庙、树滋楼、漳州故城、石矾塔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闽南特委所在地乌山十八间洞等。
历史沿革
晋为绥安县治,开元设漳浦驿,宋设漳浦县临水驿,元设云霄驿,明称云霄镇,康熙三十五年(1696)设云霄巡检司,嘉庆三年(1798)建云霄抚民厅,为漳州分府。民国2年(1913)改云霄县,属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9月26日和平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49年10月上旬,全县划分为4个区。1950年12月,划为5个区。1952年11月,土地改革结束,划为6个区,共辖69乡2镇。1954年12月,因一、四、五区乡村分散,增划10个乡,共辖79乡2镇。1955年9月20日,撤销第六区,全县缩减为5个区,辖3镇80乡。1956年2月8日,改第一区为城关镇,改第二区为东厦区,改第三区为陈岱区,改第四区为下河区,改第五区为车墩区,成立菜埔区(原第六区);全县共有城关1镇和5区83乡。1957年,全县并为3个区、48个乡(镇)。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城关1镇,船场、竹塔、莆美、菜埔、后埔、陈岱、峛屿、马山、官洋、世坂、晶岭、龙坑、坡下、新林、车墩、杨美、枧河、安吉18乡,以及和平、常山(华侨)2个农场。
1958年8月,撤销乡级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全县除常山、和平2个农场外,建为红旗、海峰、跃进、卫星、火箭5个公社。1961年1月,红旗公社析为城关、东厦2公社,海峰改称陈岱公社,火箭改称菜埔公社,跃进改称下河公社,卫星改称马铺公社,全县共有6个公社、2个农场;6月,从东厦析出竹塔、莆美,陈岱析出峛屿、大埔,菜埔析出火田,下河析出安吉、车圩建为公社,连同城关共15个公社;和平、常山农场依旧,另成立顶溪原种场、圆岭林场和跃进畜牧场。1964年,车圩并入下河、枧河,新林并入马铺,竹塔并入东厦,全县调整为城关、莆美、大埔、东厦、菜埔、火田、陈岱、峛屿、下河、安吉、马铺11个公社。
1966年8月,菜埔并入火田,安吉归入和平农场,大埔公社和常山农场各一部分大队划归莆美公社;全县共有城关、莆美、东厦、陈岱、峛屿、下河、马铺、火田8个公社,以及和平农场、常山农场、顶溪原种场、圆岭林场。1980年10月,改城关公社为城关镇;顶溪原种场划归农业局,圆岭林场划归林业局;全县共有1个镇,7个公社,2个农场(和平、常山),共辖139个生产大队、5个居委会,42个作业区、管理区。
1984年11月,撤销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至此,全县共有云陵、陈岱2镇,东厦、莆美、峛屿、火田、下河、马铺、和平7乡,和平、常山2农场,以及顶溪原种场、圆岭林场;共辖5个居委会,159个行政村,36个作业区(含管理区、工区)。
1990年,全县共辖云陵、陈岱2镇和东厦、莆美、峛屿、火田、下河、马铺、和平7乡,共有8个居委会、156个村。1998年末,全县面积1069平方千米,总人口39.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7万人,辖6个镇、3个乡,10个居委会、158个村委会,境内有4个国有农(林)场;其中,常山华侨农场面积115平方千米,有16个管理区(行政村),人口1.83万多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云霄县常住总人口403617人,其中:云陵镇65356人、陈岱镇35536人、东厦镇51085人、莆美镇62895人、峛屿镇21158人、火田镇50848人、下河乡39630人、马铺乡35876人、和平乡22456人、常山华侨开发区1877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云霄县常住总人口415835人,其中:云陵镇67442人,陈岱镇35815人,东厦镇52472人,莆美镇78513人,列屿镇20370人,火田镇51080人,下河乡41438人,马铺乡29439人,和平乡13507人,和平农场5638人,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20121人。
视频
云霄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福建省介绍 ,搜狐,2017-11-08
- ↑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政府网,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