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坝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城坝遗址位于四川省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又名宕渠城遗址,是賨人文化遗址。城坝遗址所包括土溪镇天府村、城坝村全部及流溪乡新华村、洪溪村部分,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2005年3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遗迹;出土有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通过5年不间断系统性的考古发掘,基本厘清了城坝遗址功能分区,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是西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晋县城遗址之一。

1991年5月,城坝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2018年10月,获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1]

历史

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城坝村,距县城26公里,总面积1820亩,遗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东西接佛尔岩,造成依山傍水之势。

城坝遗址在商周时期是巴人分支賨人的都城,是达川地区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2]。据《华阳国志》记载:秦灭巴蜀后就于此建宕渠县,东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东晋末,地为‘蛮獠’所侵而廨,遂以荒废”。《太平寰宇记》;其城兴废长达700余年,其间屡为州、郡、县治。城坝触地动工,均可发现文物遗迹。

解放以来,这里曾出土巴蜀青铜兵器、酒器、生活器数十件,出土发现最多的是两汉时期的文物古迹,除汉砖遍布,还发现房屋地基、窖址、水井、墓葬,出土大量的铜、铁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兵器、钱币等,以及各式陶俑、陶家禽等。又《华阳国志》载:“长老言,宕渠为故宗国,今有宗城”。《太平寰宇记》:“故宗国,城在流江(县)东北七十四里,古宗国都也。”所指方位,可能与城坝有密切关系。

2005年3月至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大量的遗迹现象;同时出土有大量的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这次发掘和调查,首次揭露出遗址内存在着连续性清晰的文化层叠压关系;也证实了城坝遗址在汉代及更早时期存在过大型城址的史料记载是可信的。为进一步研究城坝遗址和巴人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坝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现的棺椁制木椁墓和出土的大量漆器。

2006年渠县文物管理所在该遗址清理的双石棺砖室墓在川东北地区都是首次发现,填补了川东北地区以前无出土棺椁墓和汉化漆器的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城坝遗址的内涵,为研究渠江流域及古代賨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意义

城坝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川东賨人建立的賨国国都。秦灭巴蜀后,在此设立宕渠县,延续至汉、晋,屡为州、郡、县治,成为川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东晋末为“蛮獠”所侵而废,兴盛达千余年。城坝遗址尤在东汉中后期经车骑将军冯绲增修后,达到鼎盛,故又称“车骑城” ,《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文献多有记载。遗址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文化层可达数米,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号的、典型的各类巴蜀式青铜器及汉代文物,如铜戈、铜斧、铜矛、汉代上釉砖等,其中汉砖尤多,数以万计。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水井、城墙、墓葬、窑址等文化遗迹,确定城坝遗址具备了城市的规模。可确定有16口汉代水井,被当地人继续使用的有3口。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特别是賨人历史及川东北地区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及生产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视频

城坝遗址 相关视频

城坝遗址
渠县城坝遗址规模庞大,东西最宽处约240米,面积5万平方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