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岁到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为初等教育机构,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通常是5年或6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语源

小学最早是指文字学,后来成为古代私塾的意思,小学还存在社学义学贵族学校等学校中。在一些书院明道书院,也分小学部分。

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将欧洲的各类学校译为“小学”、“中学”、“大学”。《职方外纪》卷二云:“欧逻巴诸国皆尚文学,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邑一乡有小学[1]。”

清代末年拟定的壬寅学制中,小学堂为第二初级的教育机构。中华民国初期,小学堂一般被称作小学校,简称“小学”,1944年实施《国民学校法》,各小学改名为国民学校,简称国校,1968年国民义务教育往上延伸到初级中学(此后改称国民中学),总共9年;国民学校则改称国民小学,年限6年,简称国小;中共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辖下的国民学校均复名为“小学”。

小学教育目标

小学教育的目标通常是培养学生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计算能力,读写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然常识。

小学课程

世界各地小学课程视当地教育主管机关而有所不同。

中国大陆小学教育

  • 中国大陆的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任何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学费有困难者可以透过申请两免一补免费上学。教育部门原则上规定只有当年9月1日前满6(或7)周岁的儿童才能在该学年开始时(即当年9月1日)进入小学学习。中国大陆的小学教育分成两种制度:五年制与六年制。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实行的是六年制。这些省市的初中教育为三年,因此被称作“六三制”。而上海市山东省等部分省市实行的是五年制小学教育,学生在小学接受五年教育,在初中接受四年教育,完成义务教育的学习,因此被称作“五四制”。而比较特殊的是在山西省临汾等市是五年制小学教育,而初中教育仍然只有三年,这其实已经违反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往,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语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开普通话课程)、数学、自然常识(或:科学)、社会(或: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或:品德与生活)、音乐、美术、体育、计算器(或:信息技术)等课程。
  • 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开端,小学教育在中国大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小学教育的模式也为学生以后接受基础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当前,中国大陆小学教育的覆盖率已经超过99%,入学率接近100%,绝大多数儿童都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接受小学教育。但是在某些地方,由于经济落后、地方观念等因素,仍然有部分适龄儿童无法入学。虽然教育机关与政府部门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突破不大。
  • 由于教育体制依旧是以考试为主,所以小学生同样也会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同时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与考试成绩,导致学生严重偏科,校方往往将语文、数学列为主要科目,其他的作为次要科目,教育主管机关与舆论一致认为此举不适宜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机关曾经多次下令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推行综合素质教育,但是成效有限。
  • 中国大陆现行中小学学制,起源于1922年的“新学制系统”(壬戌学制),效仿美国的6.3.3学制,规定小学教育6年,分为初小4年、高小2年。因此小学校分为初级小学校、高级小学校、完全小学校。由于当时中国大陆经济落后、文教事业不普及,甚至高小毕业就算是“小知识分子”。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全日制小学学制未改动,增加了对成人实施小学教育的“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初等学校”和识字学校。195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试验改革学制,即“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开门办学”,从1960年开始,部分地区实施了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学五年一贯制、中小学十年一贯制(中国大陆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就是这种学制毕业)、初中小学九年一贯制、高中文理分科等,这一时期由于小学师资普及,基本取消了初小、高小划分,普及了完全小学。1984年,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制订实施,中国大陆的五年制小学普遍延长一年改成了六年制小学,并把小学办学责任交给了乡镇基层政府与厂矿企业,谓之“集资办学”。如上海南市区自1988年起南市区教育局采用建“中学预备班”办法,让小学五年级学生提前一年进入中学,将小学第六学年课程放到中学学习。
  • 1976年到2016年间,中国大陆消失了91.6万所小学。

香港小学教育

香港小学课程为六年(小一至小六),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完成六年小学后会通过香港教育局升中派位机制升读中学

小学课程主要包括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常识,亦包括音乐视觉艺术体育计算机普通话。过去常识科前身为社会、科学、健康教育三科,合称社科健,于1990年代中期合并为常识。过去小学是半日制,分上午校和下午校,现今则以全日制为主。2000年后,由于香港的适龄学童人数减少,香港出现缩班杀校的情况,教席减少导致出现超额教师,教育界因此争取推行小班教学,唯香港政府对此态度并不积极,香港的师资水平也备受关注,其中香港教育学院(今香港教育大学)虽然是香港师资培训的主要院校,但该校语文水平被指长期不达标在英语水平测试的表现是香港八间教资会资助大学中最差,令外界关注将会为人师表的该校毕业生在学校任教的能力.

香港教育条例规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最低入学年龄是5岁零8个月(即在开学该年(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内满6岁)。开学日为每年的9月1日,如果该日为周末,则顺延至下星期一[2]

台湾国民小学教育

台湾国民小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主要有语文学习领域(包含中文、英语、地方语言(台语客语原住民语),中文在小学称作“国语”,中学称作“国文”)、生活领域(小学1、2年级的科目,为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社会领域的合并科目)、数学领域、社会领域、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艺术与人文领域、健康与体育领域、弹性课程、综合活动领域,以及六大重大议题(信息教育、环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课本因学校而有所不同。

视频

小学 相关视频

香港多所小学加强国民教育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